Toggle navigation
台灣農漁禽交易行情
農產
農產(依日期)
米
魚
魚(依日期)
毛豬
羊
白雞肉/蛋
家禽行情
鵝(週價)
鵝(日價)
肉鵝/番鴨/鴨蛋
紅羽土雞
黑羽土雞
土雞/紅羽土雞/紅羽土雞
漁業輿情
相關連結
提供意見
離開系統
漁業輿情
2025/6/15
我國農產品外銷再傳重大捷報!歐盟執委會衛生與食品安全總署(DG SANTE)日前通知,臺灣芒果與番石榴獲准輸入歐盟,自即日起得以進軍全體歐盟成員國市場,象徵臺灣植物檢疫技術與病蟲害風險管控能力再獲高度國際肯定,並成功突破歐盟對果實蠅寄主鮮果實的高門檻限制,為我國農產品拓展高端市場寫下嶄新篇章。 農業部說明,因我國屬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等檢疫有害生物疫區,芒果及番石榴等果實蠅寄主無法直接輸銷歐盟。防檢署依據多年檢疫處理技術開發經驗,及長期外銷芒果蒸熱處理輸銷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以及番石榴冷藏檢疫處理輸銷美國之實績,確認相關檢疫處理確實可以有效殺滅歐盟國家關切的果實蠅類病蟲害,檢具相關資料向歐盟提出輸入申請。經多次與歐盟進行技術性諮商及資料往返,終獲通知我國芒果正式列入歐盟可輸入國家清單,在防檢署監督下完成攝氏46.5度、30分鐘的蒸熱處理,並由該署證明於檢疫證明書上,即可銷歐;另番石榴經防檢署證明經檢疫未罹染歐盟關切檢疫害蟲(果實蠅類)後,亦可進行輸歐作業。 農業部強調,我國芒果目前已可輸銷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國,番石榴則獲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及帛琉等國開放准入,本案成功展現我國檢疫處理技術與管理制度之專業性、成熟度及國際信賴度,有效突破鮮果輸銷歐盟高標準門檻,為我國水果業者開創更廣大外銷市場。未來防檢署將持續與轄區各分署協力輔導輸歐相關業者及檢疫處理場,確實落實處理流程與查核機制,確保作業順暢無虞。 農業部將持續致力於拓展農產品外銷、建構臺灣農產品具備「供貨穩定」及「品質確保」的外銷供應體系,並與各貿易夥伴國依據科學證據討論合理的檢疫條件。此次芒果與番石榴成功獲歐盟開放,將秉持輔導農民專業經營的立場,落實產品溯源管理及輸出檢疫處理作業,以協助我國優質果品輸銷國際市場。 此外,農業部表示,將搭配精準行銷及高端產品定位,強化臺灣水果與農漁加工品在歐洲的市場辨識度;同時,持續強化國內生產輔導資源打造穩定優質之外銷供貨體系,提供品質佳且穩定供應的農產品,並透過海外拓銷獎勵,以及支持外銷農民及貿易業者與當地百貨、超市等賣場通路合作辦理臺灣農產品行銷推廣活動,提高臺灣產品曝光度及知名度,協助我國業者與當地通路建立穩定貿易採購及合作關係,拓展輸銷實績。 農業部強調,為進一步擴大臺灣農產品的國際能見度及出口,將結合駐外單位與臺僑商會在地經驗與資源,對接當地大型通路之採購需求,協力布建當地重要水果及農漁產品銷售網絡,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鏈基礎;並持續透過荷蘭、法國、波蘭、立陶宛等雙邊農業合作場域鏈結農產業者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及透過運動賽事與文化場域等跨域多元宣傳管道,積極切入當地消費市場。期盼臺灣優質鮮果受到健康取向及高品質要求的歐洲消費者青睞,打造具競爭力的臺灣農業品牌,穩健擴大歐洲銷售版圖。
2025/6/15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為響應首屆「世界加盟日」,與農業部共同推動「在地供應鏈信任共創計畫」,以國產鮮乳作為永續示範起點,展現本土產業鏈的良善循環與永續願景。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11)日受邀出席記者會,會中表示,國產鮮乳新鮮、風味佳,不僅適合直接飲用,也適合加入料理應用,特別感謝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響應,推廣全台旗下20萬間店家使用台灣最優質的國產鮮奶,未來希望透過公私協力,繼續支持國內的酪農。 陳駿季表示,農業部的責任就是要協助酪農產業發展,今天加盟連鎖協會號召旗下500家品牌、全台20萬家會員店家,共同響應在連鎖通路使用國產鮮乳,提供國產鮮乳在消費端更多元的通路,也讓生產端的酪農更安心。 陳駿季表示,「自己的產品自己相挺」,過去農業部持續在生產端輔導酪農提升鮮乳品質,也補助自動化、省工措施協助酪農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產品端也積極開發多元乳製品。此外,在消費端,衛福部也已經公告未來要取得鮮乳標章、CAS或產銷履歷等驗證才能稱為「鮮乳」,未來消費者不僅能飲用得更安心,也與其他市場有所區隔,未來農業部也將持續打通多元通路,讓酪農產業更成長。 農業部表示,連鎖加盟業者不僅擁有強大的市場網絡,更能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期待與業者共同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動在地農產品成為市場首選。本次計畫以充滿土地溫度的台灣鮮乳為核心,串聯連鎖加盟業者、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三方力量,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在地價值,推動台灣農業永續發展。 農業部指出,國產鮮乳能夠以48小時內從牧場直送至超市的鮮度與品質,是無可比擬的優勢,農業部將持續推動產業升級現代化設施與冷鏈物流、強化生產管理與驗證制度,並積極研發多元乳製品,開拓國內新興市場,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本次活動不僅是國產鮮乳的推廣盛會,更象徵連鎖加盟業界與政府攜手,打造在地供應鏈信任機制,實踐永續商業模式。期盼國產鮮乳未來能成為每個家庭餐桌上的首選,並成為支持台灣農業的最佳象徵。
2025/6/15
為強化外籍船員在臺人權保障與生活福祉,農業部推動之「前鎮漁港船員會館」於今(10)日正式全面啟用,3、4樓旅館空間由「逸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經營,提供完善住宿服務;另會館1、2樓已於113年4月開放,提供船員休憩、祈禱及多元休閒設施,平均每日服務人次達300人,獲得廣大船員好評。 農業部表示,前鎮漁港為我國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每年有逾15,000人次外籍船員隨船返港進行卸魚及整補作業。為改善外籍船員返港期間的生活條件,農業部於「前鎮漁港建設專案計畫」中設立「船員會館」,打造集生活、休閒、住宿於一體的複合空間。會館1樓設有便利商店與餐飲店,2樓設有淋浴間、撞球間、桌球室、祈禱室及Wi-Fi等免費設施,3、4樓旅館區則提供60間雙人房與4間四人房,最多可容納136人入住。此外,前鎮漁港西岸碼頭已完成免費無線網路建置,船員可於岸邊或船上即時聯繫家人,減輕思鄉之情。 今日的啟用典禮由農業部黃昭欽次長、漁業署王茂城署長與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共同主持,現場除來自遠洋漁業公協會及漁會團體外,更有來自印尼、菲律賓等國的外籍船員實地住宿體驗,對於設施完善與環境舒適表示高度肯定。多位駐臺辦事處貴賓亦到場祝賀,包括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處長Arif Sulistiyo、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副分處長顧杉明等人,與會貴賓均讚賞臺灣重視船員權益並尊重多元文化的努力與成果,對臺灣在漁業人權保障的具體作為表達肯定。 農業部指出,本次船員會館全面啟用,也展現臺灣與國際間在保障漁業人權領域的具體成果。為促進國際合作,農業部漁業署於114年4月28日與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共同成立臺印雙邊合作工作小組,持續推動漁船船員權益保障與制度。另對於重要船員來源國菲律賓、越南等國保持密切對話與合作,強化勞動條件、促進文化理解與雙向交流,本次會館啟用即為雙邊合作落實於設施的具體成果。 農業部最後表示,船員會館服務以外籍船員為對象,秉持公益性質,住宿價格低於市場行情,由高雄在地漁業企業主導的「逸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承接旅館經營,展現企業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社會責任精神,為業界樹立良好典範。此外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及臺灣鮪延繩釣協會,與逸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各公協會願意就所聘僱之外籍船員優先向逸泰公司預訂住宿房間,逸泰公司則提供合理價格與彈性住宿方案,確保外籍船員享有公平之住宿權益,一同向外界展現我國為提昇漁業友善人權形象的決心。此次會館全面啟用,是臺灣在保障外籍船員人權與生活條件的重要里程碑。該部未來將持續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透過制度強化與照護服務升級,改善漁業勞動條件,打造友善與尊重人權的工作環境,讓遠道而來的外籍船員能安心工作、尊嚴生活。
2025/6/15
臺灣米品質好、食味佳,受到國內外消費者喜愛,今年外銷日本數量翻倍成長,預估全年可突破1萬公噸,農業部陳駿季部長今(9)日至湖口鄉農會視察臺灣米輸日現況,並親自為外銷日本的臺灣米進行封櫃,期許優質臺灣米能在世界各地飄香,實質提升農民收益。 臺灣米飄香日本 全年外銷量預估破萬噸 近期日本稻米價格上漲、市場供需失衡,造成消費者擔憂。臺灣米在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品質管理及食味口感上與日本相近,外銷日本更具優勢。本批輸日稻米由新竹縣湖口鄉農會與貿易商上達糧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達糧業)合作,採專業分工,由湖口鄉農會出貨,上達糧業協助出口通路拓展,今年上半年預計輸日1,200公噸,自4月下旬至6月上旬陸續封櫃出貨,於日本超市以小包裝米型態銷售,提供消費者選購。 陳駿季表示,除透過辦理日本通路業者交流媒合會、提供海外行銷推廣資源、協助廠商參加東京食品展等方式,鼓勵糧食業者積極拓展日本外銷市場,本年度大有斬獲,1月至5月外銷日本的臺灣米已達7,759公噸,為去年同期的6倍以上,更為去年全年輸日數量近2倍,預期臺灣米今年全年外銷日本數量可望突破1萬公噸。 集團契作促稻米產業轉型 提升農民收益 陳駿季表示,稻米除背負糧食安全的重要任務外,為提升國內稻米品質及內外銷競爭力,農業部今年也積極推動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鼓勵具行銷推廣與品牌經營能力之農會及糧食業者,以優於市場價格與農民契作,透過統一栽培管理、安全化用藥、導入產銷履歷驗證及水稻收入保險,提高農民收益與生活品質,而透過農會及糧食業者的一貫化加工管理與行銷推廣,提升國產稻米品質與品牌競爭力,讓海內外的消費者都能享受香Q美味的臺灣米,引導稻米產業朝向「重質不重量、收入價也高」的目標發展。 臺灣米品質接軌國際 展現農業韌性與出口競爭力 農業部表示,臺灣米已於去年下半年成功進軍日本小包裝市場,穩定品質與優良食味造就銷售佳績,出口日本的臺灣米需通過608項農藥殘留檢驗,象徵國產米衛生安全符合國際規範。未來農業部亦將持續布局東南亞、北美、澳洲等新興市場,深化國際合作與品牌行銷,推動稻米產業出口導向轉型,打造永續穩健的外銷供應鏈,讓臺灣米香飄向世界,實質提升農業產業價值與農民收益。
2025/6/15
臺灣養豬產業迎來歷史性突破!農業部宣布,臺灣正式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證為「豬瘟非疫國」,成為亞洲唯一同時擁有傳統豬瘟、口蹄疫與非洲豬瘟「三大豬病非疫國」地位的國家,為百年動物防疫史寫下嶄新篇章。農業部為感謝各界的支持與付出,今(7)日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舉辦「除疫成功,豬事大吉」感恩活動。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親臨現場與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杜文珍次長(首席獸醫官)、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徐榮彬署長、中央各單位、產業代表、學者專家及第一線動物防疫人員等,一同見證這場劃時代的成就。 卓榮泰院長致詞表示,「沒有過去的努力,今天就沒辦法在此享受喜悅。」他特別感謝防疫行政團隊、養豬產業、獸醫體系、動物疫苗產業,一棒又一棒完成,消除存在在台灣一百年的豬瘟。豬瘟防治難度相當高,光是疫苗的注射歷史就長達60年以上,農業部從2020年啟動三階段計畫,也辦理超過100場的風險溝通會議,才有今天的成就。這項成功的背後有很多默默無名的英雄,才能保障民眾健康,未來豬隻進軍國際市場,不只以菲律賓、日本為目標,更要以全世界為目標。 卓榮泰表示,賴清德總統體恤公職獸醫師工作辛苦,年初宣布啟動公職獸醫師不開業獎金,讓獸醫師更願意進到公務體系,現在行政院已經核定,希望政府的一點點努力,繼續支持公職獸醫師,卓榮泰院長也期許,台灣現雖除疫成功,後續仍需請防疫夥伴及產業界攜手合作,不容許有任何破口、疏失,也相信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台灣的養豬產業能更升級。 陳駿季部長表示,記得2020年6月台灣獲得口蹄疫非疫區時,也是在同一個場地舉辦感恩活動,同時也在這裡宣布去除豬瘟的三階段計畫,而今天在這裡又再次相聚,「三大豬病非疫國」的成就背後有很多人付諸無私的貢獻,除了紀錄片的防疫英雄以外,也特別感謝賴總統及卓院長的支持,總統和院長早在一月就宣布爭取不開業獎金,現在行政院已核定通過,可以看到總統及院長對全台公職獸醫師的重視,也非常感謝公職獸醫師的努力付出。 陳駿季表示,台灣能夠成為三大豬病非疫國,除了政策不間斷地推動,產業界的共同合作才是關鍵,其中包括對生物安全態度的改變、防疫措施的升級,都必須逐步進行,其中也有很多跨部會的團隊,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把病毒防堵於境外。陳駿季說明,成功不代表鬆懈,未來農業部會更堅持防疫作為,與產業界共同堅守,也會針對養豬產業做結構性調整,除了滿足國內消費者,也將持續推廣生鮮豬肉或相關加工產品外銷到高端市場。 農業部表示,傳統豬瘟自民國9年首次在臺灣發現,超過百年來對本土豬隻造成重大威脅。自民國47年政府啟動全面疫苗接種,逐步控制疫情,最終於民國94年出現最後病例。歷經近20年嚴密監控與堅持防疫,終在114年5月29日正式通過WOAH審查,獲得「非疫國」認證。 活動現場首映《豬瘟非疫國-除疫成功》紀錄片,回顧產官學研攜手走過的艱辛歷程,院長更親自頒發獎座予全臺22縣市的動物防疫代表,表彰他們在防疫前線的無私奉獻。儀式高潮由卓院長與各界貴賓共同拉動象徵產業重生的「啟航手把」,宣告臺灣養豬產業正式邁入全新紀元。 農業部強調,雖成功撲滅傳統豬瘟,國際疫情仍嚴峻,該部將持續強化疫病監測與風險管理,確保防線不失。同時,也將推動產業升級,讓臺灣豬肉產品符合國際標準、重返全球市場。 現場包含養豬產業代表、中央及地方防疫單位皆共同出席本日「除疫成功,豬事大吉」感恩活動,此外屏東縣周春米縣長、農業部陳吉仲前部長、農業部曹啟鴻前主委、徐富癸立法委員、鍾佳濱立法委員也一同出席、共襄盛舉。
2025/6/6
農業部於2025年6月5日至6日假臺中市長榮桂冠酒店主辦「透過包裝創新技術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及APEC區域進展檢討會議(Workshop on Reducing Food Loss and Waste (FLW) through Packaging Innovations and Progress Review of FLW in the APEC Region)」,共有來自16個APEC會員經濟體、超過140位人員參與,齊聚一堂就創新包裝技術如何有效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交換經驗,並回顧各經濟體在相關政策推動上的進展。此次會議獲APEC經費挹注,彰顯對我國積極投入降低糧損議題的高度肯定。 我國自2013年起即在APEC倡議「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多年期計畫,並於2021年獲全體會員支持,擔任「APEC邁向2030糧食安全路徑圖」中減少糧損與浪費議題的引領經濟體(Lead Economy)。農業部表示,為持續深化該議題之國際參與,過去幾年已陸續舉辦多場相關會議,今年則進一步聚焦於包裝創新技術的實務應用與政策成效。會議特別邀請來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首席經濟學家Mximo Torero Cullen博士,從全球糧食安全視角剖析糧損與浪費的防治策略;同時邀請美國ReFED組織總監Dana Gunders,分享該組織如何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協作,在目標設定、成果衡量及實際行動三方面,有效推動食物浪費減量。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包裝技術是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的關鍵工具。良好的包裝不僅能延長食物保鮮期並利於長途運輸,有助於鞏固整體糧食安全;反之,包裝不當可能導致高達20%的食物損失。因此,包裝已被列為全球三大減少食物浪費的解方之一。2024年第九屆APEC糧食安全部長級會議重申包裝技術在維持糧食穩定供應鏈的核心角色。 為豐富與會者體驗並展現我國實力,農業部此次特別邀請臺中市政府、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及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共同合作,於會場周邊設置食品包裝實體展示、惜食交換平台及永續農業成果展示攤位,由專人解說。全面向APEC會員展示我國在創新包裝、循環經濟及惜食推動等具體作為,為各國代表提供寶貴經驗與實務交流機會。 農業部表示,APEC地區是全球最主要的糧食生產與出口區域,糧食損失不僅代表農業資源的浪費與生產成本的提高,更會影響生產者的收益並推升消費者的負擔。從環境層面來看,大量食物浪費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其發酵產生的甲烷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變遷造成衝擊。因此,有效減少APEC區域的糧食損失對於建構全球永續糧食體系至關重要。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國積極致力於APEC倡議推動糧食損失與浪費的減量。 本次會議除了深入研討創新包裝技術外,更著重於如何有效地從糧食供應鏈各環節降低損失,全面強化整體糧食體系的韌性與永續發展,本次會議是我國與APEC會員主要糧食決策及研究機構代表共商對策的重要平台,藉此強化合作基礎,攜手推動相關倡議,為全球糧食安全與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2025/6/4
行政院核定,自114年6月1日起,公職獸醫師(佐)每人每月將增加新臺幣1萬元至3萬元的不開業獎金。農業部表示,盼加薪拉近公職獸醫師與民間動物醫院獸醫師之薪資差距,以激勵公職獸醫師(佐)士氣,達到長期留才、攬才之目的,讓防疫經驗傳承,共同守護國人健康與動物福利。 農業部指出,公職獸醫師在維護動物健康、促進畜牧產業發展及確保肉品安全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1997年口蹄疫爆發時,豬肉外銷中斷,國內豬價暴跌,導致我國整體經濟損失高達新臺幣1,700億元。隨著口蹄疫非疫區地位的維持、非洲豬瘟的成功阻絕、推動豬瘟撲滅工作,到禽流感與狂犬病疫情的控制,公職獸醫師的專業貢獻對我國的農畜產業及公共衛生安全具有深遠影響。 然而,近年來隨著防疫、檢疫及動物保護等業務持續增加,公職獸醫師工作負擔日益加重。加上民間獸醫市場活絡薪資優渥,公職薪資競爭力不足,導致人才持續流向民間動物醫療,已對動物防疫體系穩定性構成嚴重威脅。 賴清德總統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長期關心我國公職獸醫師人力短缺問題,肯定公職獸醫師在防疫檢疫上的專業貢獻,力挺農業部研擬設立「公職獸醫師(佐)不開業獎金」,以提升公職獸醫師薪資待遇、穩定人力結構,避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流失,透過強化基層獸醫師人員薪資結構,確保第一線防疫人力的穩定。 農業部強調,動物防疫檢疫攸關產業發展與公共健康,以獎金制度強化公職獸醫師留任誘因,是確保畜牧產業發展與食安維護的關鍵因素。 隨「公職獸醫師(佐)不開業獎金」政策實施,在強化獸醫師人力穩定與保障之基礎下,將有助於加強辦理動物防疫、動物檢疫、肉品檢查、動物實驗研究、動物醫療、動物保護、公共衛生、食品安全、養殖管理等各公職獸醫師相關業務,確保我國動物防疫檢疫體系持續穩定發展,穩固防堡壘、守護人畜安全。
2025/6/4
因應全球水產消費市場需求快速擴張,我國與亞洲生產力組織(APO)合作辦理「APO永續智慧水產養殖研習會」,推動AI科技應用促進水產養殖技術及產業升級,本次研習會於114年6月3日至6日在臺南舉行,共有孟加拉、柬埔寨、斐濟、印度、印尼、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泰國、土耳其、越南及我國等14個國家的公私部門代表出席,與會代表深入探討水產養殖業遭遇氣候變遷等挑戰,如何應用AI科技進行水產養殖監控以及提高生產效率;透過本次在我國舉辦的研習會,邀集APO各國代表齊聚一堂,面對面進行討論與交流,凝聚各國追求永續水產之共識,以及透過水產養殖產業升級貢獻全球糧食安全之決心。 農業部說明,本年「APO永續智慧水產養殖研習會」特別邀請來自韓國、泰國、義大利及我國專家共同授課,涵蓋水質監控、疾病預警、智慧餵養、溯源機制等重要課題,強調落地應用AI、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提升人工養殖水產效率,並且符合友善環境調適及永續生產目標;本次研習活動特地安排赴旭海安溯水產有限公司,參觀虱目魚環境友善共生養殖技術及歐盟國際標準水產加工廠;此外,特別走訪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參觀草蝦種原培育中心及WOAH認證之蝦類白點病及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參考實驗室,向APO各國代表深入介紹臺灣推動永續環境養殖、水產種原控制與研發,以及水產疾病管控之優良成果。 農業部強調,我國與亞洲地區各會員在農漁業發展及生產力提升等均面臨諸多挑戰,透過國際場域平臺拓展經驗及知識交流的廣度,也期待深入探討各別產業發展AI創新應用,提升我國智慧農業科技與創新資材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更期待臺灣領先企業與國際產業接軌。
2025/6/4
為因應臺灣農業面臨極端氣候、旱災缺水及勞動力不足之挑戰,農業部自106年起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迄今已成功帶動整體產業數位轉型與升級。其中北部具代表性之智慧農業場域─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與超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近期落實運用智慧監控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均透過數位科技應用於生產排程、健康監測、冷鏈加工、產銷營運等環節,有效提升作業效率與產品附加價值,促進農業智慧化轉型。 農業部指出,透過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雲世代數位轉型及晶片創新等4大計畫,涵蓋創新研發、環境整備、人才培育及產業提升等層面之推動措施,並結合中央補助措施與地方協力,迄今已累計完成194項技術移轉、推動79家業者登錄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衍生8家新創公司,並促進建置480個智慧農業場域、逾4,000處場域導入應用。為因應不同場域需求,該部更將相關研發成果整合為包括:設施如意包、手到禽來包、豬事大吉包等13套智慧農業技術套組,期加速推廣應用,全面引領產業升級轉型。 農業部說明,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位於北部重要蔬菜產區,由該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輔導導入智慧灌溉,並配合智慧農業生態系推動,逐步轉型為蔬菜智慧栽培示範場域。藉由智慧灌溉系統應用,降低人力成本4成、節省超過一半用水量,並提升葉菜產量超過2成,有效實現穩質穩量目標,穩定供應鼎泰豐、王品及全家等通路,獲得市場高度肯定。數位轉型過程中,結合後端穩定通路,帶動前端精準生產,同時已累計培訓13位青農成為事業夥伴,打造共生共榮專業產區。 農業部表示,超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首家通過HACCP認證之家禽屠宰場,推動契作禽場智慧秤重與電宰場AI數位應用,進行農場抓雞排程與運送監控,預先掌握雞隻品質、降低屠前死亡率,並於產線導入自動化排程與分切系統,建置AI屠體評級機制,加快產線作業流程。此外,該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屠宰衛生檢查查核系統,可以回溯屠宰作業與屠檢影像情形,用於重大動物疫病攔截,該系統目前已導入全國約5成屠宰量,包含400萬頭肉豬與1.5億隻家禽,不僅確保衛生安全,亦助力臺灣生鮮豬肉拓展國際市場,成功輸銷菲律賓、新加坡。此外國立中興大學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均積極協助農業部於豬隻生產管理物聯網、家禽健康智慧監測等畜禽健康管理方案,以協助智慧農業科技服務相關業者。 農業部強調,智慧農業不僅是科技應用,更是價值鏈創新與重構。在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智慧農業下,不僅衍生出新型態事業、帶動產業轉型,也進一步改變整體產業風貌。未來該部將積極配合行政院智慧國家2.0與AI新十大建設政策規劃,推動智慧農業2.0,深化AI工具、陸海空無人載具於產銷場域應用,並持續強化中央、地方、產銷業者與技服業者之協同合作,建構全國智慧農業生態系,加速智慧科技擴散帶動產業發展,體現精準、效率、低經營風險之農業經營新典範。
2025/5/30
為提高稻米產業競爭力,穩定農民收入,水稻收入保險自111年起開辦,114年2期作的投保期間自6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請農民朋友務必把握時間投保,以維護自身權益,詳情可向當地農會洽詢。 農業部表示,自111年1期作開辦水稻收入保險,保障範圍涵蓋天災、疫病及蟲害。自111年開辦迄113年2期作期間,因111年1期作稻熱病嚴重、112年2期作小犬颱風,及113年2期作山陀兒、凱米與康芮等颱風侵襲,累積已有12.6萬位農民獲理賠約24.1億元,藉由保險機制,協助農民分散種稻風險。 農業部說明,水稻收入保險分為「基本型」及「加強型」,「基本型」保險為全面納保項目,農民無須繳納保險費,由該部全額補助;農業部特別強調,為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調整稻米救助額度,自114年度起提高基本型保險理賠金額,與稻米救助額度一致,即當各鄉鎮市區平均產量減產超過2成,每公頃理賠金額由1.8萬元提高至2萬元,且為簡化投保作業,自114年起農民於(補)申報種稻作業時,填繳申報種稻書表即完成基本型保險投保作業,無須另行填報要保書。 至於「加強型」保險,係當鄉鎮產量減產超過10%(2期作)以上即啟動理賠。該部強調,配合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為保障所有稻農因天災或其他事故致產量減損之損失,提供稻農自願投保之風險管理工具,自114年起放寬繳售公糧者亦得投保。另農業部補助保費50%,部分縣市政府亦加碼補助,且農民最低只要繳交1成保險費,保單即可生效,大幅降低保險費負擔。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加強型保險區分為一般及優質加強型,其中優質加強型限「契作集團產區營運主體」,或取得「有機」、「產銷履歷」或「友善環境耕作」驗證者加保。該部為推動提升稻農收益「1集2轉3加3」政策,鼓勵稻農種植優質稻米,提升產業競爭力,114年度提高「優質加強型」保險之目標價格,較113年度同期作每公斤提高3.98元。 為保障實際耕作者權益,水稻收入保險為實際從事稻作生產者始可投保,為簡化其投保作業程序,倘其非為土地所有權人,如無法取得租約,以本人切結方式即可辦理投保。此外,水稻收入保險相關法規、表單、問答集等均已置於農業金融署及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網站供下載參閱。 農業部指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重,農業經營風險相對提高,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為協助農民分散營農風險,近年來致力推動農業保險,目前已開發28種品項、44張保單,呼籲農民朋友踴躍投保,強化災變因應能力,以使營農生活有保障。
2025/5/30
第92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年會2025年5月25日至29日於法國巴黎舉行,5月29日上午10時15分(臺灣時間下午4時15分)舉行動物疾病非疫區授證儀式,我國正式獲WOAH認定為「豬瘟非疫國」,象徵我國動物防疫與檢疫量能再獲國際肯定。授證典禮由我國農業部杜文珍常務次長(亦是我國首席獸醫官)及代表團出席領證,將榮耀歸屬於全體國人。 農業部依據WOAH陸生動物衛生法典之豬瘟非疫國認定標準,自2023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施打豬瘟疫苗後,分階段蒐整各項防檢疫與監測資料,於2024年8月正式向WOAH遞交申請案,續依國際專家審查結果提供補充資料,終獲WOAH正式認可。此次授證代表我國繼口蹄疫與非洲豬瘟後,三大豬病均取得WOAH認證,成為亞洲唯一同時達標之非疫區國家。該項殊榮不僅是防檢疫戰略的重要成果,更為我國豬肉及相關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鋪路,大幅提升畜牧產業外銷信譽與全球競爭力。 防堵病毒入侵:我國以國內防疫及邊境檢疫共同守住動物健康防線 豬瘟持續威脅全球豬隻健康與畜牧產業,我國自2006年起未再發生病例,國內防疫單位陸續推動多項防治計畫,透過疫苗免疫、監測通報及落實生物安全強化等多重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農業部並與產官學界密切合作,持續評估豬瘟現況。另亦執行畜牧場現場查核、屠宰衛生屠前屠後檢查、教育訓練與緊急疫苗儲備等措施,逐步建立堅實防疫體系。 同時,嚴格的邊境檢疫措施亦扮演關鍵角色,作為阻絕疫病於境外的第一道防線。我國邊境管制機關持續於機場、港口、郵包等通路強化查驗,嚴防動物及其產品非法輸入,全面攔截高風險來源,並加強旅客宣導作業;此外,明定輸入活豬來源國須為農業部認定之豬瘟非疫國,輸入後隔離檢疫期間進行豬瘟檢測陰性才可放行,嚴格執行檢疫規定,有效阻絕境外病原傳入。 未來展望:深化國際合作、強化監測應變,拓展畜產品能見度 農業部感謝動物防檢疫人員、養豬業者及各相關單位的合作,此項殊榮來自全民共同防疫成果,為國家動物防檢疫工作再添肯定,讓臺灣畜產業能夠邁向更高的國際標準。 農業部表示,將持續強化國內與邊境動物疫病之監測、檢驗與應變能力,並深化與WOAH及各國防檢疫機構的合作交流,鞏固三大豬病非疫國地位;同時厚植畜牧產業的韌性、安全與永續發展,期為畜產品出口提供堅實後盾,創造臺灣優質的豬肉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強化產業競爭力。
2025/5/25
臺灣農業旅遊走進印尼!為開拓臺灣農業旅遊於東南亞新興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合作規劃臺灣農遊印尼系列推廣行動,以拓展印尼來臺農遊市場並奠定雙邊觀光交流新篇章。臺灣農遊印尼系列推廣透過雙邊深化交流,前期邀請印尼旅行業者訪臺、舉辦三方交流會及網紅踩線宣傳,推廣臺灣農業旅遊的國際關注度;系列活動的高峰於114年5月23日至25日,在印尼雅加達Emporium Pluit Mall舉辦第一屆「臺灣農業旅遊展銷會」,集結臺灣最優質的農業旅遊資源與印尼當地旅遊業者,展銷多樣化的農遊套裝行程;後續將持續推動網紅回訪臺灣,深化市場影響力,促進雙邊觀光交流。 深化交流 前期行動奠定合作基礎 農業部說明,為提升第一屆「臺灣農業旅遊展銷會」活動參與效益,本年度自4月起展開一系列展銷會前期推廣行動,為拓展印尼來臺農遊市場奠定堅實基礎。首先,邀請8家印尼旅行業者組成踩線團,親訪臺灣9處農遊場域,深入體驗果園採果、農村文化、特色農產與食農教育活動,增進農遊產品認識與行程包裝意願。隨後舉辦三方業者交流會,促成印尼旅行社、臺灣農場與地接旅行社的合作洽談,進一步強化市場連繫與銷售鏈結。此外,亦邀請3位印尼人氣網紅,走訪8處農遊據點,透過社群影音與圖文即時分享,吸引潛在旅客目光,提升活動話題性與關注度。 農遊魅力登場 展銷會精彩亮相 農業部指出,第一屆「臺灣農業旅遊展銷會」於114年5月23日至25日在印尼雅加達Emporium Pluit Mall舉辦,現場設計以臺灣鄉村意象為主軸,融入花卉、竹編與綠意等元素,打造沉浸式農遊空間,吸引當地民眾與媒體目光。來自臺灣的音樂米、三富休閒農場、自然圈農場、台一生態休閒農場、大坑休閒農場、龍雲農場及飛牛牧場等7家農場及印尼8家當地旅行社,聯手推出多樣化臺灣農業旅遊套裝行程,另華航、長榮及星宇等3家航空公司提供來臺優惠機票,現場提供即時洽詢與訂購。臺灣參展的各農場均通過「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將展現自家特色體驗,從彩繪書包、明信片、快樂蛋,到百香果愛玉冰品嚐、葉拓水杯袋、手感絹印體驗及植萃香氛噴霧等活動,豐富親子與年輕客層的多元選擇。另邀請印尼網紅親臨推介,推出「跟著網紅去旅行」專屬行程,以擴大社群行銷效益,吸引印尼民眾參與及提高活動曝光度。 後續深耕行動 推廣國際農遊新視野 農業部表示,為延續展銷會熱度並深化市場影響力,農村水保署同步規劃後續推廣行動。6月起將邀請印尼網紅回訪臺灣農遊場域,透過社群平臺持續分享深度旅遊內容,並結合旅行社販售實際行程,由網紅親自帶團,引導印尼民眾親身體驗臺灣農業旅遊。 農業部強調,印尼擁有2.7億人口且結構年輕,對深度體驗型旅遊需求殷切,臺灣農遊以「自然、文化、永續」三大價值回應國際趨勢,也為自身觀光產業開啟新藍海。首屆雅加達展銷會,正是臺灣農遊走向國際舞臺的關鍵一役;透過政府、產業、媒體多方串聯,將提升「臺灣農遊Taiwan Agri-tourism」在印尼市場的知名度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海外旅客走進臺灣農村,體驗豐富多元的農遊風貌,促進雙邊觀光交流與產業活絡。
2025/5/24
農業部今(3)日與澳洲辦事處及Nuffield Australia(簡稱NA)共同於畜產試驗所舉辦「臺澳攜手鏈結Nuffield國際畜產交流對話Future Solution for Livestock Industry」論壇,邀請來自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荷蘭、愛爾蘭、智利等六國共14位Nuffield國際學人來臺,與我國農業青年大使及5家代表性畜產企業代表展開深度對話,首次以畜牧為聚焦議題,呼籲加速全球畜產未來合作與低碳轉型。 農業部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永續食品系統的挑戰,臺灣積極促進與Nuffield等國際組織的鏈結,透過此次論壇深化臺灣與Nuffield農業領袖間交流,聚焦智慧養殖、永續飼養技術、食品安全、全循環加工及國際市場接軌等重點,期望導入多國經驗與解方,強化產業轉型韌性,並拓展全球供應鏈合作潛力。 此次參訪行程也納入在地實作觀摩,安排Nuffield團員走訪臺灣農、漁、畜業關鍵場域,包括畜產試驗所、米屋企業、川果綠原、世茂農業生技、蜜蜂故事館與蘆竹溝蚵學園區等,聚焦「智慧農業科技化與精準應用」、「農業知識推廣與食農教育」、「農業多元化與永續經營」三大主題,藉由實地走訪與業者互動,促進技術交流並強化供應鏈國際對接。 NI暨NA執行長Jodie Redcliffe女士表示,Nuffield計畫致力於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農業領袖,過去訪臺即對臺灣農業輔導體系與科技應用印象深刻,特別是適應熱帶及亞熱帶環境的畜產模式。臺灣正式加入Nuffield International(NI),代表全球農業領袖網絡對臺灣的高度肯定,未來盼有更多企業支持,讓更多臺灣優秀農企及青年能加入Nuffield行列,共同因應產業變局,提升競爭力、共創永續農業未來。 農業部強調,臺灣與NI 會員國長年在農業領域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此次活動除深化雙邊合作基礎外,更展現我國積極培育青年農業人才、拓展國際交流場域的決心。未來將持續推動臺灣農業企業與國際網絡對接,擴大國際影響力,並積極布局新興市場,為臺灣農業注入更多國際動能。
2025/5/23
八德市場商機流失 危險建物拆除勢在必行 八德市場落成於73年,當時共有179攤,為提供大八德地區商圈生鮮蔬菜、雜貨百貨主要據點,為市民重要消費據點。然因世紀末鐵路地下化持續推動,帶來週邊環境劇烈變遷,如建國高架橋、市民大道通車,使車流迅速不停留,帶走市場既有客流,影響市場商機逐步流失。 八德市場位於建國高架橋下,土地使用分區為道路用地而非市場用地,後因109年海砂屋檢測數值超標,故市府當時即決定拆除建物,以維護市民安全,市府遂優先拆除氯離子數值較高之A棟建物,暫時保留B棟建物,權宜臨時安置可接受短期經營之攤商,也刪除續約條款,以利後續依限拆除,契約也明確載明至114年9月17日截止,已讓攤商有4年時間調整經營規劃,爰市場攤商自安置以來,均知悉八德市場即將拆除及不再續約之市府政策立場。 市府已充分保障攤商繼續經營及退場權益 八德市場目前迄今剩50攤商,市場處依攤商經營現況,持續稽查及輔導退場,實際營業數僅約25攤。考量市場已非能讓民眾安全安心消費、購物的理想環境,市場處於本(114)年4月15日召開說明會時,即充分說明市府退場輔導政策,攤商如有繼續經營意願,市場處將輔導攤商改配至其他公有零售市場現有空攤繼續營業;無意願繼續經營攤商,市場處也輔導領取70萬元停止使用補助費,相關政策配套措施已充分保障攤商權益。
2025/5/21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臺北農產公司114年4月監測批發市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共計抽驗1,098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64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3,653公斤,其中包含針對高風險農產品進行加強抽驗。 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由市府委託臺北農產公司經營管理,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每日對於進場拍賣之果菜進行農藥殘留之抽驗,並於拍賣前完成並判定檢驗結果。114年4月共計抽驗1,098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64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3,653公斤,主要不合格品項為辣椒、木瓜及雜柑。進場果菜經抽驗不合格,臺北農產公司隨即禁止該批貨交易,並暫停當日供應人其餘供應代號之同品項蔬果拍賣,經取樣檢驗合格後始得拍賣,如檢驗不合格則報廢銷毀,同時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規定停止其供應。 市場處每年補助臺北農產公司購買相關檢驗耗材,預計可檢驗量能可達13,000件,以防堵農藥超標農產品流入市面。另為有效運用檢驗量能,臺北農產公司針對不合格品項進行加強抽驗,將抽驗結果資訊回饋農政單位,並函知違規供應單位改善,同時副知當地縣市政府、農政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用藥輔導,落實源頭管理,以有效維護大台北地區食品安全。 苦瓜為熱帶地區作物,在臺灣全年均可種植,中部產期為4-9月,南部產期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苦瓜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是營養豐富的蔬菜,臺北市市場處貼心提醒,民眾在選擇苦瓜時,應挑選果實飽滿、表面無凹陷且無黃化過熟者,購買後應盡早食用完畢或放入冰箱冷藏,以延長苦瓜保鮮期。
<<
<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