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2

立法院今(21)日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共9條修正案,除全面禁止使用獸鋏、炸藥及其他爆裂物獵捕野生動物,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使用之犯罪物品均應沒入(收)處分,原住民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應處以行政罰外,亦明定原住民族基於非營利自用目的得獵捕野生動物、及增訂備查制等規定,另野生動物逸失其飼主應負通報圍捕之責,以及圍捕費用得由飼主負擔等規定。   農業部說明,本次野生動物保育法修訂後,包括原住民族與農民在內的任何人,捕捉動物均不得使用獸鋏、炸藥與其他爆裂物。此外,亦增訂保育類野生動物逸失,飼主應負通報圍捕之責,如由政府協助圍捕,其圍捕所需費用由飼主負擔,並加重未通報當地主管機關或未積極圍捕之罰則;另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所查獲之野生動物與其產製品及供犯罪或違規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工作物、施工材料及所使用之機具,不論屬於何人所有均得沒收之。   農業部指出,為落實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803號解釋,原住民族獵捕活動之狩獵申請,應採多元彈性措施,因此修法增訂原住民族基於非營利自用得獵捕野生動物,及包含出生、除喪、慰喪等突發性狩獵需求可採備查制,又為讓原住民族未經許可的狩獵行為得以全面除罪化,避免「王光祿事件」再度發生,獵捕一般類或保育類野生動物均處行政罰,免受刑事司法追訴,並保留首次不罰之規定。   農業部表示,此次修法,也讓113年4月1日已完成預告的《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取得法源並可望於明年首季公告施行,提供更務實且符合原住民族慣習的狩獵申請措施,並落實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將治理狩獵之公權力與部落或原住民團體分權共管,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並兼顧野生動物資源永續。

2025/1/21

       春節長假將至,蔣市長關心春節民生供應情形,於本(21)日凌晨5時在產業發展局陳俊安局長及市場處黃宏光處長等人陪同下前往本市萬大路果菜、魚類批發市場巡視 。各批發市場已因應年節需求,加強節前預備作業,充分掌握貨源,目前蔬果、魚貨供應量充裕,價格平穩。       本(21)日蔬菜到貨量為1,773 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32.6元;水果到貨量為639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為86.1元。果菜批發市場對節前需求量較高之果菜如蘿蔔、甘藍、包心白菜、花椰菜、茼蒿及柳橙、棗子、蓮霧、番石榴、冬蕉及進口水果等大宗當令果菜,均貨源穩定且供應充足可滿足年節前民生需求。魚貨部分,交易量72.4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125.1元。由於傳統應景魚貨如白鯧、黃魚等,價格因數量減少而上漲,建議民眾可採買金鯧、鱸魚、臺灣鯛等本土養殖魚貨,價格經濟又實惠。       蔣市長走訪農產品批發市場,並於魚類批發市場武聖殿及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土地公廟參拜祈福祈求風調雨順、農產品供應平穩、市民平安過節並對農產、漁產公司全體員工及供銷業者的辛勞表示嘉勉與謝意。

2025/1/21

農業部發布最新一期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結果,113年全國遊蕩犬數量推估為141,584隻,每百人遊蕩犬數為0.605隻,與上期(111)年調查結果159,697隻相較,遊蕩犬數量減少18,113隻(11.34%)、每百人遊蕩犬數減少0.085隻/百人(12.32%),顯示農業部針對遊蕩犬族群管理相關配套措施,確有控制遊蕩犬族群不繼續擴張之成效。農業部重申遊蕩犬族群控制之關鍵仍在於飼主責任,若飼主能確實依動物保護法善盡照護責任,不棄養、不放養、要絕育,自源頭斷絕遊蕩犬來源,方能使人犬衝突、野生動物與犬隻衝突根本改善。 全國遊蕩犬數量已趨穩定   農業部為確實掌握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變化趨勢,自107年起遊蕩犬調查頻度為每2年調查1次,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布犬隻族群管理指南(Guidelines for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之照像捕捉調查方法,進行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113年以村、里為抽樣單位,並考量遊蕩犬數量分布與村里之都市化程度高度相關,爰依據全國村里之人口密度、從農人口比例及老化指數等進行全國村里分層,自其中抽樣739個村里,相較於111年抽樣村里(645個村里)多94個村里,經統計推估113年全國遊蕩犬數為141,584隻。   農業部說明,全國遊蕩犬數量調查自107年至111年結果顯示數量自146,773隻至159,697隻(如附表),而由113年結果觀察,已結束自107年調查以來逐次小幅遞增之趨勢,而反轉向下回到與107年調查接近之水準,雖仍尚未達統計顯著不同之差距水準,但確已顯示農業部自106年全國公立動物收容處所「零撲殺」政策推動後,以科學化與系統地執行遊蕩犬隻族群管理工作等配套,擴大犬隻絕育量能,已抑制遊蕩犬族群數呈穩定趨勢(完整數據資料公布於農業部動物保護資訊網)。 多管齊下因地制宜推動遊蕩犬族群管理工作   農業部強調遊蕩犬管理絕非僅靠單一策略可解決,自源頭強化飼主責任、區域性推展遊蕩犬高強度絕育、加強加嚴寵物業商用犬、貓之源頭及流向管理,並公私協力強化寵物登記及絕育管理之執法作為,致終端改善政府部門動物收容處所收容品質、多元認養方案等,多管齊下且因地制宜,方能達到同時保障民眾安全、維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並保護動物,共建人與動物之友善環境。   農業部也呼籲家中養狗的朋友,應確實完成寵物登記、繁殖管理、不放養並務必要施打狂犬病疫苗,避免犬隻成為當地遊蕩犬持續產生的源頭。114年農業部除要求縣市政府持續監控轄內人犬衝突或野生動物保育衝突熱區之遊蕩犬處置,並會開始要求各縣市政府以熱區為起始同心圓擴散方式推展全區域高強度絕育覆蓋計畫,以加速遊蕩犬族群控制成效。 附表-107/109/111/113年全國遊蕩犬調查推估總數 年度 107年 109年 111年 113年 遊蕩犬總數(隻) 146,773 155,869 159,697 141,584

2025/1/21

行政院今(20)日邀集各部會說明總預算案,農業部表示,農業部預算關係到農民、農村跟全國民眾的生活,呼籲國會應理性審查。另針對農業部預算刪減及凍結情況,農業部以下說明:   關於立院上週五通過中央機關媒宣費刪減60%,農業部及所屬機關媒宣費皆被刪掉60%,將會影響邊境防檢疫、山林防災、土石流防災、臺灣農產品推廣、農業保險宣導等工作。   舉例來說,農業部過去透過平面文宣、社群媒體宣導防堵非洲豬瘟、邊境防疫的重要性,向民眾宣導相關防疫規定,才能守住美味的台灣豬、保護國內養豬產業。另關於土石流、山林火災的事前防災宣導,需不斷向民眾宣傳防災的重要性,讓民眾在災害突然來襲時,能保護自身及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在推廣臺灣農產品部分,也需要讓國內、海外的民眾了解台灣農產品,進而提高銷售和農民的收益。此外,攸關農民權益的稻米、雜糧農業保險的申領方式和時間,也需農民正確知道資訊;宣傳外來入侵種防治,讓民眾知道生態保育的訊息,這些皆需媒宣費來做支應。   關於業務費仍遭提案刪減或凍結,農業部表示,業務費是每個行政機關的命脈錢,其中包括水電、通訊、資訊系統的日常運作,若此費用遭到刪減,機關運作將受到影響,間接影響農政工作,更會影響農民福利的申請作業,而相關的產銷履歷平台維運、肥料及添加物的查驗,預算也將遭到排擠,讓全國消費者食安權益受害。   關於立院通過中央機關減列國外旅費60%、國內旅費20%,農業部表示,國際旅費涉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雙邊檢疫工作,例如進口肉品、水果的查廠跟查核,都需同仁飛到國外去,至現場看是否符合規定,是在維護國內民眾食安的重要經費。   農業部表示,今年為臺灣豬肉的關鍵年,臺灣有望從傳統豬瘟疫區除名,屆時台灣就成為全亞洲第一個沒有三大豬病的國家,這些都需要農業部同仁多次參與國際組織會議,一次又一次地談判,此次刪減將會排擠同仁參與國際會議的旅費,對於臺灣豬肉外銷間接造成影響。   農業部說明,在國內旅費的部分,在颱風天、寒害等天然災害過後,農業部各改良場也都需要國內旅費,前往現場勘災及協助災後復原,而巡山員進行山林保育及監測時,也需要國內旅費作為支應。   農業部強調,支持農業部預算就是在支持臺灣農民、農村及全國民眾食安、生命財產安全,再次呼籲國會應理性審查,共同守護臺灣農業。

2025/1/18

農曆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團圓節日,國人採購年貨、送禮、祭祀、親友團聚等活動,推升蔬果、魚肉、花卉等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為充裕供應年節所需,農業部已盤點農、漁、畜產品的節前供應狀況,並妥善規劃調配措施,以確保民眾能順利購得所需食材。整體而言,今年春節期間相關農產品供應充足,請民眾安心選購。   農業部說明,近期氣候冷涼且日間陽光充足,適合各類冬季蔬菜生長,供量逐步增加,預期春節前蔬菜供應量可滿足消費需求。果品部分,蓮霧、棗、鳳梨釋迦、椪柑、桶柑及茂谷柑等應景水果正值產期,品質佳,供應充裕;水產部分,如金鯧、鱸魚及石斑等優質國產魚可充分滿足市場多元需求;畜禽部分,亦已協調產業界加強供應,確保年節期間豬肉、雞肉等供應無虞,讓國人年節期間可安心採購。   農業部表示,年節期間整體農、漁、畜產品均供應充裕,該部也將持續監控市場供應情形,協調產業界配合彈性調度供應,滿足國人年節採購農產品之需求,歡慶團圓迎好年。

2025/1/16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臺北農產公司12月監測批發市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113年12月共計抽驗1,20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88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5,325公斤,其中包含針對高風險農產品進行加強抽驗。        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由市府委託臺北農產公司經營管理,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每日對於進場拍賣之果菜進行農藥殘留之抽驗,並於拍賣前完成並判定檢驗結果。113年12月共計抽驗1,20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88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5,325公斤,主要不合格品項為芥菜、菠菜及辣椒。進場果菜經抽驗不合格,臺北農產公司隨即禁止該批貨交易,並暫停當日供應人其餘供應代號之同品項蔬果拍賣,經取樣檢驗合格後始得拍賣,如檢驗不合格則報廢銷毀,同時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規定停止其供應。        市場處每年補助臺北農產公司購買相關檢驗耗材,預計可檢驗量能可達14,000件,以防堵農藥超標農產品流入市面。另為有效運用檢驗量能,臺北農產公司針對不合格品項進行加強抽驗,將抽驗結果資訊回饋農政單位,並函知違規供應單位改善,同時副知當地縣市政府、農政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用藥輔導,落實源頭管理,以有效維護大台北地區食品安全。        每年春季是韭菜品質最佳的季節,在台灣主要產區分布於桃園市大溪、彰化縣及花蓮縣,韭菜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A及蛋白質,是營養豐富的蔬菜,臺北市市場處貼心提醒,民眾在選擇韭菜時,應挑選莖葉粗、不軟爛,顏色翠綠者,民眾可把握時機,品嚐最原始的風味。

2025/1/16

針對近期部分立法委員提案欲刪減農業部業務費用及文宣費用,農業部說明如下:   關於業務費部分,有委員提案將農業部業務費刪減只剩下1元,農業部表示,農業部業務費除包含日常營運所需的水電、物品等相關費用,更涉及老農福利津貼申領及核發、農產銷履歷系統平台維運、飼料或飼料添加物查驗、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等農政業務及農民福利。   其中目前請領老農福利津貼的人數約52萬,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在保人數34.5萬人,若照委員提案刪減至只剩1元,將大幅衝擊農民生計及農民工作保障。另外,行政預算刪減將造成各項農政業務推動、服務陷入立即停擺的危機,這將史無前例的讓政府機關關門。   關於立委預計將文宣費全額刪減,農業部表示,文宣費主要用於向民眾說明農業施政情形及辦理相關業務推廣。例如在國際陸續傳出非洲豬瘟疫情時,農業部投入相關預算,向民眾說明防檢疫宣導,籲請大眾共同遵守防疫規定,臺灣才能在去年從非洲豬瘟疫區除名,進而拓展臺灣豬肉外銷市場,保障豬農收益。   又例如,林業保育署投入相關文宣預算,進行山林火災的宣導工作,以避免近期洛杉磯森林大火的情況。主責土石流防災的農村水保署持續宣導民眾防災觀念,讓民眾在災害來襲時,能守護自身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農業部強調,虛心接受國會的指教與監督,也會持續與委員溝通協商,但業務費減列為1元,或將文宣預算全部刪除,這將讓臺灣農業發展停滯、農民生計受衝擊、民眾生命安全受影響,影響層面甚廣。農業部籲請立院應考量臺灣農業發展現況,共同守護農民生計及臺灣農業發展。

2025/1/15

為表揚在食農教育推動具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農業部今(14)日舉辦「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特別蒞臨頒獎典禮致詞表達祝賀之意,肯定各得獎人對食農教育的努力與貢獻,並親自揭曉特優獎得主與頒發各獎項,表揚各得獎人於推動食農教育的卓越貢獻。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表示,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鏈結,農業部將持續加強對食農教育的支持,與社會各界合作,深化食農教育的成果。 食農教育立法後首屆舉辦,為食農教育獎勵貢獻 樹立標竿   農業部指出,本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是食農教育法立法後,首度辦理的國家級食農教育獎項,共有273位報名者,經過初審、複審與實地訪查三級評選,最終選出15名得獎人,涵蓋了農業、教育領域,並涉及學校、農民團體、民營企業與公益法人等多個角色,展現食農教育的多面性及各界的重視與貢獻。   廖肇瑞老師、家福股份有限公司與池上鄉農會,分別榮獲本屆個人組與團體組的特優獎。   廖肇瑞老師以食農教育打開特教班學生的學習大門,並透過校園食農實踐,讓特教生成為校園中的食農小老師,展現食農教育帶來改變的力量。   家福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組織「產地之旅」,讓消費者瞭解友善農業與地方文化,並將賣場打造成食農教育場域,增加友善農產品銷售及深化消費者對永續農業的認識。   池上鄉農會以「池上米」產業為基礎,在「金色豐收館」提供多元食米教育體驗,並整合在地農民與學校,將米食融入均衡飲食推廣,把池上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稻米產地與食農教育示範基地。   個人組優等獎部分,曾志華老師致力校園系統性食農課程及減少剩食;蕭淑芬園長克服都會腹地限制,打造都市幼兒食農教育的綠洲;第二屆百大農李法憲,推動社區支持農業與整合農村青年,打造出梓官地方的食農品牌;龔建嘉獸醫師創立鮮乳坊推動鮮乳食農,深化消費者對國產鮮乳的認識與支持。   在團體組優等獎,冬山鄉農會將閒置倉庫改建成良食農創園區,攜手生產端提供民眾食農體驗,培養民眾對國產農產品的認識與支持;灃食飲食文化基金會以全國性的計畫,讓食農教育深入全國校園。而洄遊吧有限公司、養殖漁業基金會及高雄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則發揮新創企業、公益法人及社區的力量,推動食魚教育,促使國民識魚、知魚,進而愛上吃魚,提升對永續漁業的理解。其他得獎學校如:羅東幼兒園、北斗國中及南隆國中等,也以在地農業特色設計食農課程,深化學生食農素養。   農業部特別頒發「食農教育特殊貢獻獎」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林如萍教授,表彰其在食農教育的特殊貢獻。林教授致力於食農教育研發及輔導推廣,提出臺灣本土食農教育ABC 模式及三面六項架構,已為當前各界推行食農教育的重要參考,並持續為食農教育永續發展提供建言,是臺灣食農教育的重要推手。 攜手前行,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農業部強調,「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更是對食農教育未來發展的鞭策。該部期待透過此獎項,建立食農教育的發展標竿,激勵更多的食農教育工作者,投入食農教育的推動行列,促進全民食農教育目標達成。   農業部表示,期待藉由本屆獲獎者的經驗與成就擴散,激勵更多力量參與食農教育。另針對有意辦理食農教育的大專校院、法人團體或農企業,該部提供「114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補助計畫」,申請期自114年1月20日至114年2月20日截止。歡迎各界研提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相關補助規定與申請簡章,可至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https://fae.moa.gov.tw/計畫申請/申請資訊) 查詢。也期待未來透過食農教育相關獎勵與計畫,鼓勵更多的學校、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投入食農教育推廣工作,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2025/1/11

113年多個颱風連續侵臺,造成農林漁牧業受到嚴重災損,農業部為協助農、漁民儘速恢復生產,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地區及品項。經統計截至114年1月6日止,113年之風災已撥付約54億元之救助金至各公所,農業部籲請各地方政府儘速辦理相關作業,以協助在農曆春節前將救助金撥入申請農、漁民的帳戶。   農業部說明,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災害公告後翌日起10個工作日內,農民應向受災地公所提出申請,30日內由基層公所完成實地勘查;直轄市、縣(市)政府於7日內完成抽查及現金救助核定後,農業部即可撥付救助金至公所。為儘快協助受災農、漁民,農業部近年已新增相關簡化作業措施,當災損嚴重達災損天氣參數或經農業部公告,且經公所確認受災農民有種植、養殖客觀證明文件,可免去實地勘查;113年進一步修正,不具有種植或養殖客觀證明文件之申請案,公所採抽樣勘查,免再確認個案之損失率,大幅簡化措施認定等作業流程,以此精進救助制度,協助農、漁民度過嚴峻的環境變遷影響。   農業部表示,113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及康芮颱風分別對臺灣不同地區造成災損,災損面積廣大者,農業部第一時間已採全品項公告救助;而於特定地區及作物損害嚴重者,並公告採簡化措施減少公所勘查人力運用,加速核定救助案件之時間。   鑑於救助案件須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後,始得報送農業部據以撥付救助金。該部近期接獲農民陳情尚未收到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經查凱米颱風及山陀兒颱風已發放救助金額達9成以上;另去年11月初侵臺的康芮颱風,目前仍陸續公告遲發性災損救助,發放救助金之比例約有5成,對於執行率10%以下的南投縣、雲林縣及臺南市政府等,農業部籲請該等直轄市、縣(市)政府儘速辦理相關作業,共同協助受災農、漁民領取救助金,恢復農業生產。

2025/1/10

        蛇來運轉‧蛇財億億,台北地下街(Y區)於即日起至114年2月16日期間舉辦2025新年慶暨臺北年貨大街活動,將舉辦一系列年節好康活動。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台北地下街4號廣場(近Y19出口)將舉辦多項年節體驗活動,於1月18日邀請書法書畫老師現場揮灑筆墨、1月25日由IP作者舉辦創意滿滿的紅包文創市集、2月2日舉辦「走春試手氣‧開年想好運」新春大富翁活動,以及2月16日舉辦「新年趣味體驗-投壺挑戰賽」,以上活動皆可憑台北地下街當日滿300元發票,即可免費參加,每人每張發票,限參加乙次。        除了現場體驗活動外,台北地下街亦有「蛇年接好運」主題展示專區與互動活動。1月11日至1月27日年貨大街期間結合本土IP與台北霞海城隍廟合作推出以神明為主題的「蛇年接好運」年節集章活動,於活動期間可至台北地下街行政中心(近Y3及Y5出口間)領取集章小卡(含「虎爺」戳章)及繪馬祈福紙,開啟接好運活動,緊接著於第二站-3號廣場(近Y21出口)取得「月老」戳章,並拍照打卡上傳IG或FB,並公開標註(Tag):「台北霞海城隍廟」與「台北地下街」之官方帳號,即可於地下街行政中心兌換小黃間蛇年春聯乙張,最後一站則是大名鼎鼎香火鼎盛的台北霞海城隍廟,於參拜祈福後獲取最後的「城隍爺」戳章,則可回到地下街行政中心兌換小黃間賀年卡貼紙組;於1月23日至1月27日期間,憑當日消費滿1,000元之發票,可至8號廣場活動贈獎處兌換「好運金判盲包」乙個,「開運(城隍爺)」、「良緣(月老)」或「招福(虎爺)」造型的金小判,讓您2025年的開始福氣爆棚,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唷。        此外,1月18日至2月16日期間為響應臺北燈節活動,也在廣場有「台北地下”接”好運」的燈節造景讓遊逛的民眾拍照打卡,留下滿滿新年回憶。       市場處表示,台北地下街年節好康活動不可少,至113年2月16日前,於台北地下街消費累積滿500元發票,即可參加「蛇來運轉」抽好禮,頭獎是時下最新穎的蘋果iPhone16 Pro MAX智慧手機、貳獎為熱門電玩主機SONY PS5 Pro、參獎為限量的Steam Deck掌上主機(白),以及其他多項好禮,多買多中!另外活動期間推出各項超值的滿額禮活動,憑台北地下街當日消費滿指定金額之發票,即可兌換限量且實用的優質贈品!! 活動內容及滿額送詳情:台北地下街網站www.taipeimall.com.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CityMall,現場有更多折扣優惠等著大家來尋寶。

2025/1/10

農曆新年將至,農業部今年特別號召專業獸醫師及寵物美容師,為毛孩們提供免費健康檢查與美容服務,該部與社團法人臺灣畜犬協會合作於114年1月11及12日於全臺31處辦理義剪活動,另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及高雄市動物保護處,亦將同步辦理義診活動,讓每位毛寶貝都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新年。 農業部攜手臺灣畜犬協會 辦理31處義剪活動   農業部表示,為了讓毛孩煥然一新迎新年,該部特別邀請具備辦理寵物美容專業,並長期耕耘寵物美容的台灣畜犬協會會員協助,由理事長薛瑞銘號召旗下會員在六都、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及屏東縣開設的31處寵物美容店家 (地點如附件)辦理毛孩義剪,義剪項目是全身的基礎修剪,包含指甲修剪;腳緣、腳底、臉部、肚子及肛門四周毛等毛髮修剪(不含洗)。每處每天義剪上限為10隻,飼主需至現場取號排隊,民眾可以在114年1月11及12日兩天,帶著家中的毛孩前往這些店家參與義剪,讓毛孩全身煥然一新迎接新年。 農業部與地方政府合作 舉辦北中南三地寵物義診   農業部說明,入冬之後寒流一波接一波,飼主不但要幫家中毛孩注意保暖,同時也應該定期幫毛孩進行健檢,注意毛孩的身體狀況,因此農業部同步與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及高雄市動物保護處合作舉辦義診。北部場由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於114年1月11日上午10~12點與下午2~4點,在臺北寵物用品博覽會舉辦(地點為世貿一館,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現場有免費義診(理學檢查、觸診、聽診)、免費寵物登記。南部場由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於114年1月11至12日的下午2~6點在高雄汪汪笑嘻嘻-寵物嘉年華(地點為夢時代購物中心,前鎮區中華五路789號戶外廣場)舉辦,有寵物登記植入晶片及寵物義診(每天各限30名飼主帶犬貓),並且現場有毛孩專屬活動「伴毛競技賽與趣味競賽闖關」,及探索人寵知識體驗的「相伴生活王」專區,闖關競賽中獲得前三名者,就有機會贏得由主辦單位提供價值超過三千元的獎品!最後壓軸的中部場,由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在114年1月14日上午10~12點(地點:臺中市霧峰區坑口里辦公處,霧峰區中正路578巷25號)和下午1~3點(地點:臺中市霧峰區六股里活動中心,霧峰區六股路51號)舉辦,現場會進行免費義診(理學檢查、觸診、聽診)及免費寵物登記。 農業部關心毛孩權益,毛孩開心過好年   農業部指出,該部過去一年積極推動多項寵物產業政策,包括加強寵物食品安全管理、推廣寵物保健知識、建立完善的寵物醫療體系,並鼓勵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寵物產業領域。部長陳駿季也特別表示,寵物已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成員,政府將持續關注毛孩的福祉,推動更多有助於寵物產業發展的政策,讓每個毛小孩都能獲得更好的照顧與愛護。特此在農曆年前舉辦寵物義剪和義診,年關將近,家中有毛孩的飼主們,可以趁著這次辦理寵物義剪和義診的機會帶著牠出來走走。但為避免毛孩走丟,農業部再次呼籲,愛毛孩,就要幫牠辦理寵物登記,如家中有尚未完成寵物登記之犬貓,請儘速攜帶犬貓至各縣市動物保護主管機關或各地寵物登記站辦理晶片植入及完成寵物登記。

2025/1/9

臺灣豬肉外銷再傳好消息!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8)日於屏東縣主持「豬事順星」臺灣冷藏豬肉首櫃外銷新加坡記者會,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在臺灣成功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後,即積極輔導國產生鮮豬肉重返國際市場,而今天再次迎來好消息,臺灣生鮮豬肉睽違15年再度進軍新加坡市場,未來農業部也將持續積極拓展外銷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安全又美味的臺灣豬肉。   臺灣生鮮豬肉代表業者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與新加坡OJJ Foods公司達成商議,成功取得首批32.6公噸冷藏豬肉訂單。嘉一香公司董事長陳國訓與OJJ Foods總經理Wilson Lim今日也在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的見證下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為雙方的合作揭開序幕,亦為臺灣豬肉產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奠定基石。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臺灣曾經是豬肉重要出口國家,但因我國發生口蹄疫疫情,對新加坡的豬肉出口被迫中止,對國內豬農收益與產業發展造成很大的衝擊。近年來,農業部攜手跨部會及業界共同努力,不僅使臺灣在109年成功成為口蹄疫非疫區,更於去(113)年11月獲得新加坡食品局核准進口。此次合作成果彰顯政府與產業協作的成效,農業部今年將進一步邀請新加坡派員來臺查核其餘5家有意輸出的豬肉業者,為產業持續拓展外銷市場鋪路。   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陳國訓董事長表示,農業部近年推動屠宰場現代化、HACCP認證及冷鏈升級等措施,深獲業界肯定。由屠宰業者自主提升肉品衛生品質,不但強化品牌競爭力,更成功贏得國際市場的信賴。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我國於去(113)年8月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申請認定為豬瘟非疫國,如果審查順利,最快今年5月可獲得採認,屆時臺灣就成為亞洲唯一豬瘟、口蹄疫及非洲豬瘟等重大豬隻疫病的非疫國,將大幅提高我國養豬產業及豬肉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農業部表示,根據統計資料,我國去年(113年)生鮮豬肉外銷量較前年(112年)大幅成長8倍,除了新加坡以外,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等都是臺灣生鮮豬肉非常重要的目標市場,該部將陸續向各目標國提出申請,透過檢疫諮商談判、市場調查研究、買方通路鏈結及拓銷活動推廣等方式,開拓更多外銷市場,促進各國消費者認識臺灣優質生鮮豬肉與加工豬肉產品,帶動養豬產業整體永續發展與收益。   中央畜產會董事長蘇治芬、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立法委員蘇清泉、立法委員徐富癸辦公室、立法委員莊瑞雄辦公室、立法委員林國成辦公室、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財團法人商業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等多位貴賓今日皆出席記者會活動,共同見證臺灣生鮮豬肉重返新加坡市場。

2025/1/9

為提高稻米產業競爭力,穩定農民收入,水稻收入保險自111年起開辦,114年1期作的投保期間自即日起至3月31日止,請農民朋友務必把握時間投保,以維護自身權益,詳情可向當地農會洽詢。   農業部表示,自111年1期作開辦水稻收入保險,保障範圍涵蓋天災、疫病及蟲害。開辦迄113年2期作約有81萬位農民投保64.7萬公頃;因111年1期作稻熱病嚴重,及112年2期作小犬等颱風侵襲,累積至113年1期作已有8.3萬位農民獲得理賠約15.5億元,藉由保險機制,協助農民分散種稻風險。   農業部說明,水稻收入保險分為「基本型」及「加強型」,「基本型」保險為全面納保項目,農民無須繳納保險費,由農業部全額補助。農業部特別強調,為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調整稻米救助額度,自114年度起提高基本型保險理賠金額,與稻米救助額度一致,即當各鄉鎮市區平均產量減產超過2成,每公頃理賠金額由1.8萬元提高至2萬元,且為簡化投保作業,自114年起農民於申報種稻作業時,填繳申報種稻書表即完成基本型保險投保作業,無須另行填報要保書。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至於「加強型」保險,係當鄉鎮產量減產超過5%(1期作)以上即啟動理賠,農業部強調,配合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為保障所有稻農因天災或其他事故致產量減損之損失,提供稻農自願投保之風險管理工具,自114年起放寬繳售公糧者亦得投保。另農業部補助保費50%,部分縣市政府亦加碼補助,且農民最低只要繳交1成保險費,保單即可生效,大幅降低保險費負擔。   加強型保險區分為一般及優質加強型,其中優質加強型限「契作集團產區營運主體」,或取得「有機」、「產銷履歷」或「友善環境耕作」驗證者加保,農業部進一步表示,為推動提升稻農收益「1集2轉3加3」政策,鼓勵稻農種植優質稻米,提升產業競爭力,114年度提高「優質加強型」保險之目標價格,較113年度同期作每公斤提高3元。   為保障實際耕作者權益,水稻收入保險為實際從事稻作生產者始可投保,為簡化其投保作業程序,倘其非為土地所有權人,如無法取得租約,以本人切結方式即可辦理投保。此外,水稻收入保險相關法規、表單、問答集等均已置於農業金融署及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網站供下載參閱。   農業部指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重,農業經營風險相對提高,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為協助農民分散營農風險,近年來致力推動農業保險,目前已開發28種品項、44張保單,呼籲農民朋友踴躍投保,強化災變因應能力,以使營農生活有保障。

2025/1/8

農業部今(7)日舉辦「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總統賴清德特別蒞臨頒獎典禮致詞表達祝賀之意,肯定各得獎人對農業發展的努力與貢獻,並頒發十大神農獎當選人證書、匾額及獎金15萬元,另12位模範農民也獲頒當選證書,表揚其在農業領域上的卓越表現。 「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得獎者寫下新農業篇章   本屆22位得獎者,均跳脫出以往農業框架,導入智慧農業科技與新型態管理技術,成立自有品牌,開創農業永續新商機,並以改變栽培及養殖方式,永續經營農漁畜業、取得標章認證及加工產品作為產業升級的基石,提升至企業化經營模式,將農業從一級產業發展為六級化產業,更帶領其他農民精進技術及共享成果資源,促成產業鏈良好正循環。其中64歲最年長者是來自屏東縣許德全先生及臺東縣梁正賢先生;最年輕者是36歲,分別來自彰化縣薛雍霖先生及苗栗縣邱俊魁先生,年齡層集中在青中壯年,皆憑藉豐富的經驗與創新精神,作為農業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掌握農業技術並勇於改變,更積極帶領新一代農民發展,成為業界的榜樣與未來的領航者。 勇於嘗試各種挑戰,創新農業領頭羊   農業部表示,每位得獎者都很傑出,包括十大神農的邱俊魁、李星辰、陳立言、蘇嘉益及曾吉生等人,皆以友善環境方式耕作或養殖,持續堅持生產安全農產品,具備產銷履歷甚至有機等農產品安全驗證,呼應政府把關食安及消費者需求安心的農產品。面對極端氣候及數位轉型等挑戰,此次獲獎的農民皆運用智慧科技及機械化投入生產及管理,如用智慧控溫控溼技術密閉式養鵝的蔡英地、以科技純化品種復育臺灣純種黑豬的李榮春、運用科技魚塭遠端管理魚蝦的陳泓碩、以機械化生產搭配智慧農業系統控管蔬菜品質的邱冠鈞,以及運用生物科技人工養殖小丑魚的薛雍霖等,這些成果都值得政府及農民借鏡,一同使臺灣農業進步成長。 多元發展,永續循環,好品牌讓國際看見臺灣   本屆所有得獎者都成立自有品牌,甚至銷往國外,不僅導入智慧農業科技創新生產技術,並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經營,且樂於將成果與農民共享,帶領其他農民精進技術及協助解決問題,是同時兼顧環境、社會與永續的標竿模範。   農業部指出,該部除鼓勵青年投入農業,承接農業先進們的經驗與技術作為基礎,融合新的創意與智慧科技,開創嶄新的農業世代、帶動產業發展外,亦持續推動多項輔導措施,包括遴選百大青農、建置在地青農交流平臺,輔導青農組織及創新加值經營機制,擴大團隊經營與合作;設置農民學院及農業公費專班增進農民技術與知能;以及青年農民農業經營準備金,協助新進農民降低營農風險等政策,透過多元與適切的輔導資源,從各種面向協助青年農民農業經營時在土地、技術、資金等層面之需求,以穩定農業經營並提升收入,創造農業的永續經營。   陳駿季部長期勉現場得獎者,發揮帶動農業發展的示範效果;該部將做為農民的堅強後盾,營造良好從農環境,讓新進從農者在從農路上安心不孤單,有十大神農與模範農民的精神指標、還有同儕、志同道合夥伴的陪伴,更有政府資源協助,驅動農業新發展、走向新未來!

2025/1/6

針對媒體報導「農業部檢討禁養動物清單建議」一事,農業部表示,該部於114年1月3日針對規劃禁止飼養物種清單召開討論會議,會議目的為收集各方意見,另將依據各團體建議持續滾動檢討,未來也將優先處理有共識的部分。農業部表示,針對現有飼養者將比照比特犬禁養管理,在飼主完成申報後仍可繼續飼養,既有飼主的權益不會受到影響,此外特定場域(如動物園;展演場所)也仍可繼續飼養。   農業部強調,外來物種引進初期均以人為飼養居多,寵物飼養即為其中主要管道,部分物種除因公共安全(有毒或具攻擊性)和動物福利(氣候、飼養環境或動物習性)考量外,因棄養或逃逸所造成生態及環境影響等社會成本日益被關切,如綠鬣蜥就是一個案例。農業部表示,外來種對國內生態影響和生態環境之影響,不應輕易以飼養為由開放,另各國對於外來物種的管理,均採嚴格管制,這也是該部持續強化相關法規規範及政策管理的重點。   農業部表示,基於寵物源頭管理,該部規劃推動家養寵物分級管理制度,目前已完成1,565個物種評估,未來依物種特性陸續將以黑名單(禁止飼養)、灰名單(符合條件下可飼養)及白名單(一般飼主管理)進行管理。該部亦呼籲飼養寵物應瞭解動物習性,提供合適的飼養環境且不棄養,做一位善盡責任的飼主。

資料來源 © 行政院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