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6

「制定農業基本法」為農業部「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農業政策行動策略」之施政重點,為擘劃臺灣農業長期發展方向之綱領性方針,農業部訂於本(114)年8至9月在北、東、南、中區舉辦4場次「農業基本法系列座談-地方草根會議」,透過在地參與方式,廣泛蒐集意見,以完善法案內容。 打造全民參與的農業,奠定臺灣農業未來30年發展方向   農業部表示,農業是國家整體經濟的重要一環,具有糧食安全自主、維護生態環境、國土保安、傳承農業文化、社會安定等多功能價值,更與全民生活息息相關。該部過去在97年、100年曾擬訂行政院版本農業基本法草案,然而時隔多年,臺灣農業面臨不同階段的內外部環境挑戰,農業政策也必須有所調整。本次地方草根會議將從經濟與產業、環境、社會等面向,引導參與者瞭解農業基本法草案架構,並透過意見交流與互動,瞭解不同地區的在地特色與需求,以及農業各領域未來發展推動可能遭遇挑戰,做為後續法案內容精進的重要參據。   農業部強調,為形成一部可帶領臺灣農業未來30年穩健前進的農業根本大法,有賴公私部門共同謀求解方,該部籍由舉辦地方草根會議,傾聽各界聲音,從農業重要發展面向及新興議題廣泛思考,激發更多的創新思維,歡迎關心臺灣農業發展的大家,一起為農業基本法貢獻在地智慧,把握暢所欲言、表達寶貴意見的機會,攜手擘劃臺灣農業下一個30年的發展方向,共創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農業新時代!   農業部進一步表示,地方草根會議邀請關心農業發展之人士、團體及或機關共同參與,會議資訊查詢及線上報名網址:https://portaly.cc/agrilaw,另同步開放於線上填寫意見及登記發言,場次資訊如下: 北區場:8月25日(星期一)下午1時於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9樓多功能禮堂 東區場:9月1日(星期一)下午1時於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體育館國際會議廳 南區場:9月8日(星期一)下午1時於岡山區農會2樓簡報室 中區場:9月12日(星期五)下午1時於彰化縣農會14樓大型會議室

2025/8/26

農業部為精進豬隻保險業務,將自本(114)年11月1日起,正式推動新制豬隻死亡保險制度,將運輸死亡保險由自願性投保,納入現行豬隻死亡保險保單,養豬農民僅需支付豬隻死亡保險之保費,保險範圍即可涵蓋豬隻於場內及運輸至肉品市場拍賣前或直接供應運抵屠宰場因故死亡之風險。農業部呼籲,農民可於本年9月起,向基層農會投保新制保單。新制保費與理賠金額,以及政府保費補助與加額理賠均維持不變,透過新制保險制度降低農民經營風險及防範斃死豬不當流用,並提升國產豬肉衛生安全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部自110年5月1日起推動豬隻死亡保險全面納保,並提高保費補助與理賠額度,鼓勵豬農妥善處理斃死豬隻,提升國產豬肉消費信心。鑒於豬隻死亡保險(強制型)及運輸死亡保險(自願型)兩者之保期、理賠金額及保單受理單位與程序有所不同,且考量運輸死亡保險投保覆蓋率相對不高,為簡化保險作業程序,擴大保險理賠範圍,該部爰規劃兩項保險整併措施,以精進豬隻死亡保險制度。   農業部指出,新制豬隻死亡保險制度將運輸死亡保險納入強制豬隻死亡保險之範疇,亦即豬隻自畜牧場內運輸至肉品市場拍賣或直接供應運抵屠宰場,在豬隻所有權移轉前如因故死亡,均屬死亡理賠之範圍,並自本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制豬隻死亡保險制度。農民可於本年9月起,向基層農會投保新制保單。   農業部補充說明,依據新制保險制度,農民僅需支付豬隻死亡保險之保費,保障範圍即可涵蓋養豬場場內飼養及場外運輸因故死亡之風險。該部強調,新制保費與理賠金額,以及政府之補助,均維持不變,飼養豬隻500頭以下之保費由政府全額補助,501頭以上補助5至8成,同時豬隻死亡理賠金額也維持50公斤以上每頭理賠1,800元,40至50公斤每頭理賠750元。此舉旨在穩定豬農收益、營造安心從農環境,並防杜斃死豬非法流用。

2025/8/26

本(114)年7月丹娜絲颱風席捲嘉南沿海地區,導致部分農民溫網室受損嚴重,復建期間預估需1年以上,為協助農民健康保險(下稱農保)被保險人於災後重建期間能從事勞務工作,以維繫生計。農業部於8月22日修正發布「農暇之餘從事非農業勞務工作認定標準」,對於天然災害達到相關災後重建法律之嚴重程度,已領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之農保被保險人,若因天然災害復耕、復建期間較長,從事勞務工作參加勞工保險(下稱勞保)超過180日需求者,得經農會審認後函報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於天然災害發生之日起2年內可不受180日限制,以保障受災農民之農保權益。   農業部表示,丹娜絲颱風致農損嚴重,接著0728豪雨也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損,影響範圍涵蓋中南部、花東多個縣市地區,總統於8月19日公布「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因此,農業部將依修正發布「農暇之餘從事非農業勞務工作認定標準」第2條第3項規定,公告適用嚴重天然災害名稱、地區、長期作物、農業設施及追溯起始日適用(114年7月5日)等事項,對於符合之適用對象,農會將於一定期間後主動通知被保險人有勞農重複情形,農民可向農會表達有參加勞保不受天數限制需求,填具意願書並檢附已領取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之證明文件,交由投保農會審認後函報勞保局,於今年7月5日起2年內不受參加勞保天數限制。   本次修法已考量農保被保險人災後復耕、復建之實務需求,並以簡政便民作法,保障農保被保險人加保權益。農業部期盼此措施能減輕災後農民負擔,儘早協助被保險人恢復農業生產,以維繫生計。

2025/8/26

賴清德總統今(22)日率領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農業部陳駿季部長及農業部團隊到宜蘭縣蘇澳鎮參訪鬼頭刀水產品加工廠,並於蘇澳區漁會與地方政府、鬼頭刀產業相關協會、漁會、加工及出口業者進行意見交流,說明政府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影響所提出的支持措施,期盼協助產業站穩美國及各大海外市場。   賴總統致詞表示,農漁民與農企業面對美國關稅所受到的影響,政府責無旁貸,有責任提供政策協助。固然政府已提出對策,但也擔心仍不夠周延,因此他及行政院先後與產業座談,聽取各界意見,希望政策推動後能真正解決產業的問題。宜蘭蘇澳是鬼頭刀捕撈、加工重鎮,漁業署已經提供包括金融支持、提升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照顧漁民的方案,希望透過座談聽取更多聲音,讓政策做得更好。 政府已提出具體策略與措施 協助產業因應美國對等關稅   陳駿季部長指出,面對美國關稅調整政策,農業部已啟動支持方案,並舉辦多場產業座談,與農漁民、農漁民團體、產業團體及農企業面對面了解問題。農業部會與產業一起面對挑戰,同時也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讓產業持續轉型升級。   陳駿季強調,像是鬼頭刀外銷美國市場,取得MSC等國際認驗證就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如果沒有國際認驗證,就很難外銷到更高價的市場,因此,農業部在支持方案中,將補助國際認驗證費用,而後續也將協助鬼頭刀漁業協會輔導漁民落實申報漁獲資料,並研議提供相關獎勵措施。另外,對於購置或修繕漁船冷藏(凍)設施之補助比例及額度、鬼頭刀 FIP漁船通過歐盟衛生評鑑獎勵金等支持措施,農業部將適時滾動調整,做漁民最好的靠山。 農業部三大面向支持方案持續滾動調整 確保鬼頭刀產業永續發展   農業部表示,鬼頭刀為我國輸美重要水產品,漁業署輔導產業成立「台灣新港鬼頭刀漁業改進計畫(FIP)」,104年獲得「可持續性漁業夥伴關係」(Sustainable Fisheries Partnership; SFP)網站正式登錄,並於113年獲美方評定為綜合等級最高之A級,鞏固鬼頭刀FIP魚貨外銷資格。為協助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農業部已針對鬼頭刀產業提供三大面向支持措施,在「金融支持」方面,提供專案農貸利息補助,實質減輕業者營運資金壓力;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方面,補助漁船購置或修繕冷凍(藏)設施(備)、補助產銷鏈購置冷鏈運輸設備、協助取得MSC國際認驗證、獎勵漁船取得歐盟衛生評鑑,從源頭強化水產品品質與國際競爭力;至於「開拓多元市場」方面,將補助鬼頭刀國內及海外目標市場拓銷活動,同時提供輸美外銷獎勵。   今天與會的產業代表踴躍發言,針對強化鬼頭刀漁業協會運作、提高獎勵誘因以擴大產銷鏈成員等議題提出建議,賴總統與政府官員均逐一即時回應。農業部重申,為方便業者申請,支持措施已於8月7日開始受理,並開設諮詢專線0800-528-989;該部也在官網設置專區,提供詳細資訊。面對國際貿易情勢的變化,農業部將持續滾動調整各項方案,作為產業堅強的後盾,透過及時且務實的支持措施,協助我國海洋捕撈產業轉型升級,鞏固國際市場地位。

2025/8/21

為協助我國農產業者因應美國關稅影響,農業部已於8月7日正式啟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提供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共計六項協助措施。繼8月12日在臺南與花卉業者座談後,農業部次長胡忠一於本(20)日率員前往屏東,與當地蘭花生產者、外銷業者及相關公協會代表座談,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並說明政府應對措施。 強化體質與開拓新市場 降低單一市場依賴   農業部指出,我國蝴蝶蘭外銷去(113)年達49.4億元,其中出口美國占比將近4成,是相當重要的海外市場。為協助業者因應關稅挑戰,該部推動具體支持措施包括:金融支持提供低利貸款與資金補貼,減輕業者財務壓力;加強對蝴蝶蘭等花卉產業溫室設施及冷鏈設施的補助、並提供技術支援,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確保外銷品質符合國際標準;開拓多元市場包括海外行銷獎勵,鼓勵業者拓展新興市場,提升整體產業的韌性與穩定性。 持續傾聽業界聲音,即時回應產業訴求   農業部表示,今天與會業者反映事項包括受美國關稅影響營運審認函的申請程序、各項支持措施的補助門檻與額度,以及金融支持還款年限可否延長、海外行銷措施受理窗口及實施細節等,該部主政單位均在現場提供詳盡說明。農業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滾動檢討支持措施方案,並積極協助解決業者遭遇的問題,業者如有任何疑問或建議,可撥打「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農業部門」諮詢專線(0800-528-989),在週一至週五08:30至18:00將提供諮詢服務。

2025/8/21

因應美國8月7日對臺灣課徵20%暫時性關稅,農業部今(20)日在高雄與宜蘭分別舉辦養殖及海洋漁業座談會,該部黃昭欽政務次長在高雄與養殖生產業者、地方政府、產業團體、水產加工廠等代表交換意見時表示,面對美國今年4月實施對等關稅,農業部立即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並舉辦9場次漁業座談會,廣納產業建言滾動檢討支持方案內容;隨後因應8月7日起適用20%暫時性關稅,該部推出修正之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及開拓多元市場等3大面向共6項支持措施,並受理農漁民、農漁業(民)團體及農企業提出申請,提供受影響產業必要支持,與業者攜手共同度過國際局勢挑戰。 產製銷全方位投入 提升產業供應鏈韌性   農業部表示,因應美國關稅支持方案的修正,主要係為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韌性,輔導產銷供應鏈依市場需求推動生產,包括新增養殖產銷合作生產獎勵,簽訂合約者每戶最高獎勵18萬元;透過政策引導鼓勵生產高品質與高經濟價值產品,如放養優質吳郭魚、鱸魚種苗分別額外加碼補助至最高4萬元及20萬元,另具備產銷履歷者則加碼2萬元獎勵,若進一步生產大規格魚貨(每尾1,200公克以上),可在獎勵基礎上再加碼獎勵最高20萬元。在加工端,除原有的水產品安全檢測外,依業界建議新增針對供應美國市場加工廠必須備有SQF(食品安全品質標準)、PCQI(預防性控制資格人員)認驗證或證照,以及國際認可之ASC、BAP等國內外驗證之獎勵項目,除擴大業者申請適用範圍,並輔導業者接軌國際標準。至於在擴大外銷出口獎勵品項方面,除吳郭魚、鱸魚依外銷型態調整獎勵內容,並新增虱目魚、魷魚及觀賞水族活魚等品項,以協助業者穩固及拓展美國市場。 持續精進支持方案 務求貼合業界需求   除農業部今日在高雄辦理2場座談會外,該部漁業署也在蘇澳區漁會辦理「因應美國關稅海洋捕撈產業支持措施」座談會,與會者就各項支持措施踴躍提出建言,包括虱目魚、石斑魚、觀賞魚等除已列為獎勵外銷品項外,建議可依產業型態調整支持措施,如輔導取得認驗證及水產品安全檢測等;在獎勵合作生產方面,除已公布的生產端外,建議涵蓋加工端,以及擴大輔導取得國際認驗證對接國際市場提升體質;此外,也建議除獎勵外銷穩固市場外,更應結合地方政府擴大國內行銷,並鼓勵國人增加國產水產品的消費。   對於產業所提各項建言,黃次長除逐一回應外,也指示漁業署將業者建言列入未來滾動調整支持措施的重要參據,讓相關措施更貼近產業實務需求,發揮最大效益。   農業部強調,臺灣水產品優良的品種、品質及安全保證,為我國重要的國際競爭優勢。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變化,該部將持續辦理系列座談會,讓產業界了解並支持政府所提相關支持措施,以利攜手以優質安全整體形象共同行銷,建構韌性漁業佈局全球,強化臺灣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業者如有任何疑問或建議,可撥打「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農業部門」諮詢專線(0800-528-989),在週一至週五08:30至18:00將提供諮詢服務。

2025/8/21

農業部今(19)日舉辦「114年度農業創新育成中心畢業成果發表暨交流會」,現場以「科研領航、鏈結市場、躍升國際」為主題,並安排11家畢業廠商發表培育經歷與商品開發成功經驗,除展示海報與實體產品、分享豐碩育成輔導成果外,更邀請具海外通路拓展經驗之育成廠商及具有國際策展經驗之會展公司進行座談分享,深入探討國際市場選擇評估及如何有效進軍國際市場;現場同時邀請產業通路、投資人及潛在合作夥伴,藉由業者彼此交流分享,加強拓展商機。   胡忠一次長致詞表示,創新研發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但科技研發非一蹴可幾,實非個別農企業所能獨力為之。農業創新育成中心除了技術育成之外,亦包含商務育成等多元服務。今年順利完成育成輔導並成功畢業的11家業者,都是經由育成中心輔導及協助提供資源,才能在技術研發、市場應用及產業化成果上加速翻轉而有傑出表現,期望業者能將成功經驗分享給所有勇於創新、尋求突破的農企業,共同達成「科研領航、鏈結市場、躍升國際」的目標。   農業部指出,農業創新育成中心係由該部農、林、水、畜4個試驗所及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整合而成,透過農業創新育成中心提供全育成的輔導服務,並協助業者獲得政府相關補助資源申請、市場通路投入等多元輔導,持續扮演科技農企業創新及創業的加速器,迄今已累積培育255家廠商,今(114)年新增18家廠商進駐,進駐中廠商共66家,今年上半年育成廠商生產暨投增資金額累計已超過6千萬元,並增加74個就業機會。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今年畢業廠商培育成果涵蓋流程優化、技術創新加值及產品開發等多面向主題,畢業績效豐碩。其中以「順天堂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在該部農業試驗所育成輔導下,選拔出具抗病性、繁殖力強等優良特性之種薑,建立薑健康種苗量產體系,解決田間量產及永續種植之產業痛點;「農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過林業試驗所輔導技術授權「木材缺點影像辨識技術」,研發連續性木材智慧影像分等機,取代傳統人工目視,加快檢測速度,確保國產規格材可靠性與應用價值,為產業創造高效、智能且永續的解決方案;「綠魚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則由水產試驗所輔導,於澎湖海域穩定量產中國半葉馬尾藻,成功開發美妝保養系列產品並創立自有品牌,開創海洋生技產品新市場;另「真興工業有限公司」係藉助畜產試驗所飼養管理經驗,透過精準飼養技術掌控高產能牛群營養需求,並建立專屬機器人擠乳機之飼糧配方服務體系,協助畜牧場提高產能與動物福利。此外,由農業科技研究院育成之「欣利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則結合球薑營養價值與功能成分,開發專為中老年犬貓設計之保健機能性食品,並因企業後續發展資金需求,獲農業科技研究院協助募資前期專案輔導。   農業部強調,為輔導科技農企業之技術商品及產業得與國際市場接軌,本次活動邀請包含三商餐飲、i郵購及綠色採購平台等多家國內通路,以及亞洲英富曼與貿有展覽等國際會展公司,到現場與業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座談,期藉由本次跨域活動,激發更多合作創新之商機,提升國內外市場拓展機會,創造新農業價值。

2025/8/21

為強化我國森林資源經營,提升土地利用彈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今(18)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公布修正後之《獎勵輔導造林辦法》,並宣布新制即日起正式施行。本次修正為近年來造林政策最大幅度變革,針對造林目的、樹種選擇、獎勵期限、合理獎勵金、配套輔導作業及造林區位等面向通盤調整,完成六大修正重點,強化政策導向多元經營觀念,兼顧木材供給、生態保育與土地永續,推動森林經營全面升級。   農業部表示,《獎勵輔導造林辦法》自97年制定施行以來已逾18年,面對土地利用與經濟結構轉變,獎勵年限過長、土地管理缺乏彈性、輔導措施不足等制度設計亟需變革。林業保育署於108年起廣納林農、地方政府、林產業、環境團體及學者意見,歷經近兩年諮詢、研議與草案預告程序,重建制度完成政策轉型。   農業部指出,本次修正納入強化「原生樹種」、「多樣性林相」及「非木材生產林」規劃,避免單一造林化與生態棲地破壞,並特別透過造林類型分流為生產林與非生產林,再依循經濟生產與森林保育等適性導向造林方式,以更貼近不同林地屬性,農民意願與國土需求。 修正重點 「獎勵年限縮短至6年,給付更具彈性」 原期限20年改為6年,完成造林初期後,可依設定造林目標積極活化私有地多元經營,兼顧經濟生產與生態保育價值。 「堆疊式獎勵,造林有需要,擴大造林輔導 」 獎金機制改為堆疊式,獎勵更多元:增加獎勵金種類與組合方式,依造林成果表現逐年審核,符合規定發給造林獎勵金50萬元/6年,第6年依造林類型並符合規定者,可再加發每公頃成林獎勵金5萬元或結構用材獎勵金5萬元,最高每公頃6年最多可領取60萬元,可減輕林農負擔並引導林農積極經營管理造林地,加強前期撫育,提升成效。 造林區位擴大納入有造林需要或依法得從事林業使用之土地 除山坡地外,擴大加入水利法劃定地下水管制區第一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劃定之污染管制區、地方政府規劃之造林專區等如實施造林,有利於提升環境品質。但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不得位於特定農業區(山坡地及平地)一般農業區(平地)。 「審查與監測透明化,提升執行效率」 臚列造林必要條件、申辦流程及審查標準,增訂獎勵類型與指定樹種,並強化檢查、廢止及資源管理機制,建立更具彈性與效能的造林體系。 依據林農經營計畫書審查及輔導,如次生林或申請造林面積大於5公頃以上者召開小組審查,每年由林農繳交造林成果評估表配合政府派員檢核,確保造林績效,提升森林經營效益,實現碳中和長遠目標。 「目標分流、價值多元、過渡保障、輔導銜接」 目標分流輔導:強化林地經營目的分類為「生產林」與「非生產林」,提供適性輔導機制,為後續供應國產材料原及建構生態環境等多元發展基礎。 森林價值多元:獎勵造林為木材生產、環境生態功能、發展林下經濟、森林療癒等多元林業永續目標,奠定發展基礎。 設置過渡機制:保障林農權益 針對既有造林案提供轉換方案,原核定造林第1至6年者,應申請變更為新制,獲取最佳利益;原核定第7-20年者,可自願選擇終止造林並免返還已領取之獎勵金,或選擇舊制持續至20年結束,避免因新舊制過渡期,影響林農權益。 輔導措施跨期無縫銜接:從種樹至撫育管理、伐採、利用,各期皆有政策輔導措施投入,初期搭配獎勵輔導造林,造林完成後接續公私有林多元輔導方案,分流輔導目標持續落實,踐行永續森林願景。 政策轉型,林農生計、生產、生態三贏   農業部表示,本次修法將獎勵造林政策從「補助導向」邁向「投資型支持」,不僅造林人得以靈活經營,也與國家木材自給、淨零碳排政策接軌。透過新制,林農不僅可以造林獎勵金支付造林成本,更能參與森林資源永續管理,且獎勵造林期滿,可接續公私有林經營多元輔導措施,包括中後期造林撫育、林業機具補助、木材產業加工及林產品銷售媒合、林下經濟、森林育樂發展、環境監測與FSC驗證等,從造林育苗到產業發展,提供全程輔導措施,達成林農生計、生產、生態三贏局面之「生態林業」。 永續森林,全民參與   農業部進一步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國內森林資源需求的雙重壓力,該部以造林政策帶領實際行動,邀請林農、部落公營事業以外之私法人、非法人團體等加入造林與森林經營行列,讓種下的樹苗成為未來永續森林的基礎,土地價值在綠意中再生。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將於本(114)年8月下旬至9月底陸續於全台各地辦理10場次說明會。首場將於8月22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同合農科商務會館」召開,其他場次將陸續公佈於林業保育署網頁(https://www.forest.gov.tw ),可電話洽詢(02-23515441轉分機812),歡迎踴躍參加。更多資訊與申請方式,請至林業保育署官網查詢: https://www.forest.gov.tw/山林資源/植樹造林/

2025/8/21

為強化我國寵物食品產業的衛生安全與配方管理能力,協助業者掌握最新專業知識與國際趨勢,培育產業所需專業人才,農業部於本(114)年度委由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辦理「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培訓課程2場次,以及「寵物食品衛生安全專責人員」培訓課程3場次,預計培育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75人、寵物食品衛生安全專責人員100人。   農業部表示,《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已於今年5月底報送行政院審議,未來寵物食品業者應指定寵物食品衛生安全專責人員,以負責寵物食品衛生安全。另製造、加工完全日糧及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輔助性食品的寵物食品業者,應配置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負責寵物食品品質管理、營養配方調製、產品標示審視管理及諮詢等職責,以強化並建立從原料端到成品的全流程監管機制,降低寵物食品食安風險。   農業部呼籲,為因應未來寵物食品產業人才需求,並回應社會及飼主對於動物福祉與寵物食品安全的期待,應從源頭保障寵物健康與消費者權益。首場「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課程將於今年8月18日開班,農業部特別全額補助學員參訓,鼓勵符合資格之寵物食品相關業者踴躍報名。後續課程將持續辦理至10月底,詳細資訊可至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網站查詢:https://mms.firdi.org.tw/viewdetail/context/692

2025/8/14

中度颱風楊柳持續逼近臺灣,預計今(13)日降雨將高度集中,花東及高屏山區有機會出現大豪雨,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於今日上午召開工作會報,聽取各單位最新應變整備報告,並特別要求針對蔬菜供應情況加強監控與調節,務必穩定蔬菜供應。   農業部表示,針對近期蔬菜供應情形,因受到丹娜絲颱風及豪雨影響,造成葉菜類短缺,該部除已逐日依市場蔬菜供需情形,調節釋出冷藏蔬菜以強化蔬菜供應外,另透過生鮮超市及量販通路設置優惠蔬菜專區,供應甘藍等蔬菜,便利消費者選購。自7月18日以來,已經調節釋出甘藍及結球白菜等冷藏蔬菜計1,270公噸,將持續依市場供需情形滾動調節。此外,農業部已請交通部及關務署協助各項進口蔬菜通關作業,並輔導農民團體加強進口青江菜、結球萵苣等葉菜超過600公噸,補充國內蔬菜供應,後續也將視國內蔬菜供應量能,適時補充以充裕國內蔬菜供應。   對於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事項,陳駿季指示,針對丹娜絲颱風及0728豪雨的救助品項,應加強與縣市政府溝通協調,共同努力加速辦理審核與撥款事宜,並要求各產業單位在颱風過後應迅速了解災情,必要時主動公告救助。另就畜牧產業部分,應加強落實畜禽產品價格監控,並建立更系統性的災情查報與掌握機制。同時要求漁業署與地方政府密切協調及落實漁船員上岸安置事宜,也需掌握因停電或水質變化可能受損的養殖魚種,以便災後迅速掌握狀況。   對於楊柳颱風可能造成農業災情,陳駿季指示各改良場與農糧署務必與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聯繫,並請各單位密切關注颱風動態,執行任務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農業部強調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農漁民團體及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繫,運用多元管道傳遞防救災資訊,全力降低農產業損失,並確保民生農產品供應穩定。颱風過後,也將立即啟動災後復原與救助作業,秉持從速、從簡、從寬原則,加速恢復農業生產量能。

2025/8/14

今(12)日下午中央氣象署發布楊柳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颱風中心目前在臺東東南東方海面,向西北西移動,對臺灣東半部海面及巴士海峽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強度有稍增強、暴風半徑稍擴大的趨勢,明(13)日臺東縣(含綠島)局部地區有平均風12級以上或陣風14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東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慎防強風及豪大雨發生,尤其東部須留意局部大雨或豪雨。   農業部呼籲農漁民隨時注意氣象訊息落實防颱應變,減少損失,並提醒遭受丹娜絲颱風、0728豪雨及薇帕颱風受創嚴重的嘉義以南地區農漁民,針對楊柳颱風應及早採取相關防範措施,以避免災損擴大: 一、蔬菜生產方面:青蔥、葉菜類等蔬菜易受風雨損害,倘已屆收穫期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大宗蔬菜如甘藍、結球白菜等,請農民團體協助農民將增加採收之蔬菜購貯入庫冷藏,以備於災後釋出調節市場需求;適逢生育期之瓜果類蔬菜應即時培土、加強枝條固定或用覆蓋資材保護,以防植株受風搖動及倒伏;採用設施栽培者應檢視生產設施,注意其結構安全,如有破損應及早維修。 二、果樹生產方面:果樹應強化支柱及排水設施,已屆採收期之水果,必要時應儘速採收,並妥善貯藏,再配合市場需求,依序供貨;正值果實發育期之水果,應加強果園排水及植株、枝幹架設支柱等措施,以防止落果或枝條斷裂現象;災害後應注意田間清除工作,排除積水、加強中耕培土、補施肥料與防範病蟲害發生。 三、漁業方面:養殖業者應加強塭堤的修補維護與排水路的疏通,塭堤應加設防護網,減少養殖物流失,檢視備用發電機能否啟動並添足用油,加強巡視水閘門、保持操作正常,低窪地區應防淹水與海水倒灌;海上箱網養殖業者應檢修框架、浮球、網片,妥為固定纜繩;定置網業者亦應加強網具、船舶等安全,停泊漁船加強繫纜;海面上作業船隻應留意收聽最新氣象資訊,同時與各地區漁業通訊電臺保持密切聯繫。 四、水土保持方面: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持續關注颱風動態,監測各地區降雨,適時發布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紅黃色警戒,並請相關單位嚴防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等災害,預先準備災害防救應變措施,必要時進行預防性疏散,如有實施緊急水土保持處理之需要時,請洽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協助(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情通報免付費電話:0800-246246)。 五、農田水利方面: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已請各管理處加強防汛整備工作,確保設施運作正常,並加強清淤相關作業,掌握閘門適切開關時機,俾於颱風期間排洪順暢,以降低災害發生風險,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森林遊樂方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呼籲颱風影響期間應避免從事山域活動,即日起將視天氣預報預警性休園或停駛,位處劇烈天氣警報範圍內之自然步道將暫停開放,請民眾於出發前往戶外遊憩前,應先查詢當地氣象預報及最新開(休)園資訊,以維安全。   農業部籲請農、漁民隨時注意最新氣象資訊,並已指示漁業廣播電臺及漁業通訊電臺加強廣播,請海上作業漁船密切注意天氣動態,做好防範準備。針對農畜產品供應量,將加強調控並輔導主要農民團體及消費地市場大型冷藏庫進行蔬菜及農畜產品供應調節,請民眾安心;並請各相關產業單位及農業部各改良場所持續密切注意颱風路徑及雨量變化、掌握最新災情,秉持勘災作業從速、從簡之精神,評估免現勘之可行性,提升勘災通報效能,加速啟動相關品項救助公告、申領與農業保險協助,以利早日恢復供應量能。

2025/8/14

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10屆「糧食安全部長會議」於本(114)年8月10日在韓國仁川舉行,我國由農業部次長胡忠一率團出席,會中與APEC各會員部長代表分享我國如何應用AI智慧,強化農業產業韌性與發展,因應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與農糧供應鏈中斷等多重挑戰,獲得會員讚賞與肯定,並盼與我就相關議題擴大交流。 APEC本年度主題為「打造永續明天」,以「連結、創新、共榮」為優先推動方針,其中農業議題特別聚焦農糧體系之創新與發展。胡次長於大會說明我國農業導入AI、結合大數據與物聯網(IoT)技術,建立精準農業系統,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並建構具氣候適應力之農糧生產系統。此外,我國為APEC「2030年糧食安全路徑圖」之降低糧食損失議題主導會員,本年6月在臺舉辦「透過包裝創新技術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及APEC區域進展檢討會議」,獲得各會員踴躍派員分享政策經驗與進行技術交流,期協助會員在強化糧食安全相關措施之能力建構。 本次會議,胡次長並與APEC主辦國韓國,以及主要會員墨西哥及澳洲等團長進行雙邊會談,就亞太糧食安全議題,智慧農業應用進展及我國農產品外銷檢疫等議題意見交換,積極拓展我國與APEC經濟體之農業實質合作。 農業部表示,APEC為我國與亞太地區各主要國家就農業永續發展及確保糧食安全等重要議題,進行資訊交流與技術合作之重要場域,未來將持續積極參與APEC,深化與各會員間之農業合作,建構我國農業部門先進、安全及永續之產業形象,同步推廣我農業高端技術與優質農產品至國際舞台。

2025/8/14

「菲律賓廚藝盃」(The Philippine Culinary Cup)於8月6日至9日在馬尼拉熱鬧登場,各項專業競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廚師齊聚一堂,今年臺灣首度冠名贊助「創意盒餐大挑戰」專項比賽,規定參賽者需以「臺灣豬肉」為主食材,發揮創意演繹豐富的風味變化與多元料理應用。來自City of Dreams Manila 的主廚LEE CHIA LOK以精湛的煎烤煮炸等烹調技藝創作出三樣馬來西亞風味菜餚,推出東南亞風味臺灣豬肉便當,巧妙展現臺灣豬肉鮮甜彈嫩的優質風味,榮獲本專項賽事金牌肯定。評審團於頒獎時表示,臺灣豬肉風味相當獨特,所有選手皆充分展現特色,評審過程相當激烈;最終,主廚LEE CHIA LOK以獨到的技壓群雄,獲得評審團一致好評,而摘下本專項金牌榮譽。   菲律賓廚藝盃為菲律賓指標性國際廚藝賽事,獲得全球廚藝界權威世界廚師聯合會(World Chef Association; WACS)認證,賽事搭配菲律賓國際食品展(World Food Expo; WOFEX)展期舉行,本年度已邁入第15屆,共有鹹食類17個專項比賽及甜點類7個專項比賽,除吸引世界級的廚師們參賽外,亦吸引如加拿大牛(Canadian Beef)、愛樂薇奶油(Elle Vire)及亞諾食品(Arla Foods)等世界級贊助商爭取曝光。自臺灣生鮮豬肉於112年獲准輸入菲律賓,農業部即積極於菲律賓推廣臺灣優質豬肉,今年首次贊助菲律賓廚藝盃賽事,同時補助商業發展研究院於WOFEX展中強化高端通路及廚師對「臺灣豬等於優質美味」之認知及印象,以期全面提升臺灣豬肉商品在菲國市場的競爭力。   國際知名飯店品牌Sheraton Manila主廚Rugie Beth Abaigar受訪時表示:「臺灣豬肉非常嫩滑,不會太油膩,口感清爽,豬肉非常嫩滑可口。臺灣豬肉在菲律賓菜餚的應用:臺灣豬肉本身就很美味,可以用於任何菲律賓菜餚。」。金牌得主年輕新銳廚師LEE CHIA LOK分享心得:「我特別嘗試以臺灣豬肉結合在地香料,做出一道多元東南亞風味料理,沒想到吃起來味道非常高級,讓料理有高了一個級別的效果,希望未來能在超市與餐廳看到更多來自臺灣的肉品,我也會建議飯店使用優質臺灣豬肉。」   農業部表示,臺灣在成功獲WOAH認證為「豬瘟非疫國」後,是亞洲唯一同時擁有「傳統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三大豬病非疫區地位的國家, 不僅象徵臺灣防疫體系獲得國際高度肯定,更為國產豬肉產品外銷開創嶄新契機。

2025/8/14

「2025銀髮友善食品頒獎典禮」於今(8)日上午11時20分在台北世貿一館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農業樂活館隆重舉行。本次共吸引135家業者提報350項產品參賽,創下歷年新高,經過嚴謹評比後,共計19項產品脫穎而出,榮獲金饌獎等多項殊榮。農業部黃昭欽政務次長特別蒞臨頒獎致詞,讚許業者以國產農產食材開發出兼具營養、美味與便利之銀髮友善食品,展現對高齡飲食市場之重視與創新力。   農業部表示,因應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該部自105年起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合作推動銀髮友善食品,並透過評選鼓勵業界投入高齡飲食開發。今(114)年活動邁入第10年,除吸引61家業者首次參與,連鎖便利商店亦整合資源參賽,顯示市場吸引力與通路認同持續升溫。評選活動採三階段專業審查,從國產食材使用、食品安全與實際販售條件開始,進一步評估營養、質地與包裝便利性,最後由專家實地試吃與簡報評比選出代表性產品。今年新增參賽產品須含10%以上臺灣農產原料,本屆獲獎產品更超過30%以上,展現業者對在地農業與低碳飲食的支持。   農業部指出,最受矚目之「金饌獎」由三款創新銀髮食品獲得,展現營養、質地與創意兼具的產品實力。其中回甘人生股份有限公司的「灶神在家銀牙餐」(獅子頭鱈魚口味、糖醋雞鱈魚口味),以雜糧、豆類、魚肉與蔬菜,打造質地與營養皆友善的示範型銀髮餐盒;鮮湧企業推出的「炭烤雞排」,將雞胸肉與板豆腐融合,再搭配秘製醬汁,創造出高蛋白、易咀嚼的夜市風味料理;奇美食品以國產椪柑製成的「好咀嚼超嫩水果凍」,口感滑順、入口即化,並採用易撕膜包裝,成為銀髮點心市場新亮點。此外,為拓展乳品於高齡市場之應用,四方乳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100%國產生乳研發出低鈉、高鈣的「四方鮮乳莫札瑞拉起司」,獲頒「食材創新獎」,展現國產乳品的多元價值與發展潛力。   為推動銀髮友善食品產業鏈合作與市場拓展,農業部於8月8日至10日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期間,邀集10家歷屆獲獎業者於「農業樂活館」展售產品,展現創新成果並開創高齡飲食新商機。農業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整合產官學研資源,打造「Eatender!Eat Together!」幸福餐桌,讓長者不僅吃得健康營養,也能享受用餐樂趣與家人陪伴,營造高齡友善的溫暖社會。

2025/8/6

0728豪雨侵襲高雄地區,導致多處交通中斷淹水,考量氣候狀況仍然不佳,為了讓有需要的農漁民有充足時間優先防災及重建,並有足夠的申請救助時間,農業部已於7月31日函知高雄市政府,對於丹娜絲颱風及0728豪雨,得依行政程序法在大雨結束後的10日內,受理農民申請農業天然災害救助。   此外,農業部參考氣象資訊及訂定的天氣參數,經專家會議決議,7月31日主動公告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甲仙區、六龜區農產業全品項(稻米除外),以及林業森林副產物-竹筍(麻竹、桂竹)為救助地區,後續也將視各地災損狀況滾動檢討公告。   農業部呼籲,請受災農民在公告期限內備齊資料,到公所申請現金救助;有復耕、復建資金需求之農民,農業部也提供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以協助受災農民度過難關。

資料來源 © 行政院農委會